第一百一十四章時間都去哪兒了
《常回家看看》歌名的立意十分明顯,意在勸誡忙碌奔波的人們不要忘記操勞一生的父母,寫出了對老人、對父母的關愛和對親情的懷念。
整首歌採用近似白描的語言,將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細節自然地融入歌曲中,給人以親切、體貼的感覺。
楊欣兒的唱功不凡,她雖然是第一次唱這種型別的歌曲,但唱得情感十足。
該歌呼喚親情迴歸,雖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發展中呈現的人性淡漠和漠視親情等一些社會性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它能折射出人們對真情的期盼和渴望。
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總操心就問個平平安安!
這首歌的旋律和節奏都很簡單,音程跨度不大、音樂非常樸實,不附庸高雅、不故做深沉,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炫技的雕琢、沒有花哨的修飾,音樂質樸平和、情真意切、於樸素中見真實,包含著對老人的關愛。
電視機前聽著這首歌曲的觀眾,一些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沒有回家過年的,忽然眼角泛起了淚花。
"常回家看看"--這句最樸實的話語對親情做了最真實的表達。它既是父母飽含熱淚的呼喚,也是奔波在外的兒女掛在心頭的期盼;既是歌曲靈魂,又是點睛之筆。它激起了人們強烈的情感共鳴和內心迴響,觸動了社會脈搏、唱到了人們心坎兒裡、喚醒了回家的*。
張樂寫出這首歌,讓楊欣兒在春晚舞臺上唱,無疑是出於如今工作忙碌,回家越來越少而內疚的一次釋放。
在提醒別人的時候,何嘗不是在提醒自己。
當初自己不就是因為一事無成,覺得無臉回去,因而幾年沒回家過年麼?如今想想依舊有些自責。
歌詞平白得如家常瑣語,"刷刷筷子,洗洗碗","捶捶後背,揉揉肩"看似沒什麼文學價值,卻能引起所有兒女、所有父母的共鳴,準確的說應是所有人的共鳴。
“這歌是小樂寫的嗎?真好!”於桂華擦掉自己眼角的淚水,有些抱怨的接著說道,“那他怎麼只知道工作,不常回家看看。每年都是匆匆的回來,匆匆的走。”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事兒。我們做父母的不能給他們支援幫助,哪兒還能束縛他們?小樂現在已經很不錯了,這兩年春節無論多忙,不都回來了嘛。”張永利說著,掏出煙放進嘴裡,猶豫了片刻走出了房間。
“我說你就不能不抽麼?欣兒都出場了,你就不怕錯過小樂的表演。”於桂華看著出房門的張永利說道。而說著又看向林芸懷裡的孩子,笑了。
孩子出生,張歡把煙給戒了。張永勝抽了幾十年,顯然煙癮要大很多,要戒菸也不是一時兒半會兒,但比以前抽得少了。
楊欣兒的表演只有三分鐘左右,唱完下臺,沒有任何猶豫。而接下來的表演也繼續著,但那句“常回家看看”卻一直環繞在耳畔。
“時間過得真快,又是一年除夕,回想一年的點滴,不竟疑惑,我的這一年我的時間都用在哪兒了?如今已過不惑之年,回想往日種種,不由得問我這幾十年,時間也都用在哪兒了?”主持人開口說道,“下面有請著名的年輕導演歌手張樂為大家帶來《時間都去哪兒了》!”
鏡頭轉換,由主持人轉到了張樂處。此時的他身著一身白色西裝,坐在一架鋼琴旁邊,顯然是要自彈自唱。
至《夜店》宣傳出現之後,粉絲們再次看到張樂,卻忽然發現他留起了鬍子,顯得成熟了不少。
張樂的鋼琴技藝並不高,但自彈自唱這首歌曲還是遊刃有餘的。
這首歌曲在時間上顯然要充裕許多,而且沒有伴舞,完全就是一個人的獨角戲。
音樂響起,而大熒幕之上卻出現了一些照片,一張一張的出現。仔細的觀眾很快就發現,這是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每一年和自己父母的照片。
孩子在慢慢長大,而父母卻在慢慢變老。
院裡枯木又開花
半生存了好多話
藏進了滿頭白
......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
生兒養女一輩子
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鹽半輩子
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