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筆關係到羅爾斯羅伊斯至少下個十年的交易,當然不可能在一場晚宴的一次交談就決定下來。 哪怕是圖姆斯心裡百般樂意,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去說服董事會和政府的相關機構,甚至還要找上幾位議員進行疏通和背書。
作為一名成熟的英國官僚,圖姆斯做事向來是謹守規矩,並且絕不願意承擔責任的。
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可不是吉姆哈克,至少沒有一個漢佛萊爵士能夠輕易的左右她的意志,所以圖姆斯必須更加小心。
撒切爾夫人想要賣掉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而最大的問題,則是沒有人願意做這個接盤俠。連續五年的虧損,4.1萬名職工,能接住這個盤子的都不是蠢蛋。正相反,如同那句話所說——
《泰晤士報》的讀者是真正在治理國家的人,而英國《金融時報》的讀者才是手裡攥著國家的人。
圖姆斯先生平常雖然閱讀的是泰晤士報,然而說到底不過是為金融時報的讀者打工而已。要想有個好的前程,就得把一個業績漂亮的羅爾斯羅伊斯送到那些“手裡攥著國家的人”手裡。
倫敦金融城裡的銀行家們,才是這個國家真正的主人。當他們沒有利潤的時候,就把企業甩給國家接盤。只有當有利可圖的時候,他們才會用一點點利益,從國家手裡把企業給“買”回來。
圖姆斯先生不是那些以為自己能治理國家的《衛報》的讀者,很拎的清自己的位置。
既然只是一個“打工”的,那麼。第一不能做超出自己責任範圍的事情。第二又不能把“老闆”的事情搞砸。這其中的技巧可是相當微妙。
且不說圖姆斯去如何運作,以便讓董事會透過與新科公司的合作。
有一個問題是最為緊要的,那就是之前沒人知道胡文海真正的身家。而現在突然發現,自己請來的客人竟然是一位百億富翁,圖姆斯可真的要睡不著覺了。
按照之前的分析,和很多人一樣,羅爾斯羅伊斯蒐集到的情報,都顯示胡文海可能是一名中**方的白手套。
既然是白手套。那重要的就是他身後的人,而不是他本身。羅爾斯羅伊斯提供了足夠的尊重,但那只是因為胡文海在那個位置,而不是因為他本人的價值。
但現在看來,顯然胡文海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白手套,類似於保利公司之類的“單純”馬甲。他本人的價值,並不比他和中**隊的關係價值要低,甚至更高。起碼,中國海陸空三軍,再加上國防科工委、科委、科協、中科院。他們綁在一起也別想湊出一筆能夠用來研發大推力航空發動機的錢。
但胡文海可以輕輕鬆鬆的拿出來。
圖姆斯對此有些鬱悶。
有時候想想,航空發動機這個行業真是不好做。工業之花名字好聽了。做的產品費工、費力、費腦,各種高風險投入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但賺的錢,其實有限的很。八十年代後期到九十年代,航空發動機行業很有點做到頭的感覺。三大航發企業巨頭,光靠自己竟然搞不定研發下一代航發的資金了。
悲劇的羅爾斯羅伊斯公司,不得不和普拉提惠特尼公司、日本航空發動機公司jazc、聯邦德國mtu和義大利菲亞特,聯合五家企業的力量成立了國際航空發動機公司。是以大家湊份子的方式,最後才搞出了下一代的v2500航空發動機,五家併肩子上和ge公司的cfm56拼了個旗鼓相當……
關鍵是,通用電氣人家家大業大,本來也不光是指望航空發動機賺錢啊。ge大概是真不差這點錢,單憑一己之力,花式吊打了國際航空發動機公司。
航空發動機行業的苦日子,主要還是市場飽和的問題。歐美市場接近飽和,航空公司都在買二手飛機,短時間內沒有新增飛機的計劃。沒有新飛機,自然就沒有航空發動機的需求,專門做航空發動機的羅爾斯羅伊斯和普拉提惠特尼,也就毫不奇怪的悲劇了。
國際航空發動機公司的好日子,還要等到兩千年以後。中國釋放了對民航飛機的需求,單是航空發動機的市場,到2015年大概是一千二百億美元以上。
這個市場,基本就是被羅爾斯羅伊斯和通用電氣瓜分的。通用電氣多一些,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少一些。
要說通用電氣在中國市場佔有率比羅爾斯羅伊斯高是因為通用電氣的技術好,反正胡文海是不信的。
歷史上,通用電氣進入中國市場,比羅爾斯羅伊斯起步快、過程更加順利,最終拿到了一千二百億裡的大頭。要說這裡面沒有什麼**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