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集團胡文海的都市傳說,在繡城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從紅點瞄準鏡到藍色小藥丸,從鋰電池到電力電子,科學技術是實打實的能變成真金白銀。
這在繡城,已經是人盡皆知的真理了。
為什麼胡文海能行,我不能行?
這是很多人心裡的真實想法。
繡城的企業也有很多在技術改革中嚐到了甜頭,繡城重型機械廠,建築機械和建築車輛不僅供應全國,甚至還大量出口到伊拉克,最近就連一些歐洲國家都有過來詢問價格的企業。
繡城計算機廠,從七十億專案裡拿下了多項電子產品的生產。不僅如此,在普林斯頓大學高材生女廠長冉妮的帶領下,繡城計算機廠還掌握了psg發聲器的技術。為新科電子提供的發聲單元應用在出口到蘇聯電子遊戲機上,兼且還擔任了遊戲機的組裝工作,每年利潤上億元!
繡城紡織廠,在渤海省放開紡織品控制之後,憑藉自行研發的化纖混紡技術更是賺了個盆滿馱滿。
在繡城裡,這樣的例子可以說是舉不勝舉。一些工人提出的技改方案如果獲得透過,組織上也會授予相當讓人滿意的獎勵。在八級工體系之外,繡城也開始進行專業等級考試。相同崗位和工作,更能多領一份職稱工資,以便鼓勵工人對本專業知識的學習。
有的個體戶將大沽的煎餅果子進行改良,符合東北人口味之後大受歡迎。因為能夠節省早餐的時間,就餐方式靈活而口味獨特,兩個月的時間就風靡全城。光是靠開煎餅果子的培訓班和賣餐車,改良人就短時間裡聚攏起了大量的財富,更是享受到繡城日報的特刊採訪和報道。
類似的例子還有許多,當然也有類似“遠紅外頻譜能量治療儀”之類的民科、偽科學產品在市面上流傳,不過繡城官方對這些假貨販子的打擊力度很強烈,算是把副作用限制在了最小。
這麼多憑藉技術致富的人和企業,發揮著巨大的帶頭示範作用。在繡城,一股學習的熱潮正在席捲到社會的各個階層。
雖然難免有些功利,但是但凡有些上進心的人,無不在廢盡了心思去思考如何改進自己的工作方式,或者找到一個能夠獲得人們歡迎的好點子。
哪怕再小的成功機率,乘上繡城的百萬市民,總會有成功的幸運兒。而這些幸運兒又帶動更多的人走上這條道路,知識改變命運便成了繡城人的共識。
辛曉松雖然對繡城這種氣氛的成因不太瞭解,但作為一座研究所的所長,他實在是太熟悉這種感覺了。
就好像他身處的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座大學。
這個繡城,還真是一個特別的城市。(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