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之前,胡文海總算抓緊時間去了一次大港。
這次去大港可不是為了玩的,雖然他也順路去香爐礁碼頭上“瞅”了兩眼,不過那真的不是這次行程的主要目的。
從1991年蘇東坡以來——蘇聯解體的影響是如此之深遠,以至於時間過去了足足三年多,很多事情才剛剛開始嶄『露』頭角。
就比如說——ht-7。
蘇聯庫爾恰托夫研究所向中國贈送的t-7裝置,經過三年多的增建和除錯,終於實現了第一次的兩秒放電。當這個訊息傳來,根本不僅是胡文海,可以說整個聚變研究的學術圈子,都大為震動。
蘇聯建造的t-7託卡馬克裝置是七十年代的舊貨,二十年來實現的最好成績也僅僅只是一秒的放電時間。究其根本原因,其實大概就是沒錢鬧的。
大港的電漿體研發中心可不僅僅只是庫爾恰托夫研究所這一支人馬,卡託姆採夫帶著t-7的原班人班誠然是主力軍,但這些蘇聯最頂級的核聚變專家們也從來沒享受過這樣的待遇。
t-7裝置並不是追求穩態聚變目的的實驗裝置,而是為穩態聚變進行技術積累的前期技術研發裝置,關注的重點在於高能粒子約束、電漿體加熱和第一壁問題的處理方面。
也就是說t-7裝置只要能把聚變材料加熱到電漿體,然後能在第一壁燒壞之前把電放出來,這就算是成功了。至於說如何穩定的重複實現這一過程,t-7裝置暫時不予考慮。
而這個放電過程,在庫爾恰托夫研究所時代,最好的成績就是一秒。
而當卡託姆採夫帶著庫爾恰托夫研究所的原班人馬和t-7裝置抵達大港,ht-7的改、增、擴建專案就立刻啟動了。而且並不是以重複t-7引數為目的,而是直接奔著下一代t-7『性』能去的。
萬元熙院士從一開始,在時間表裡就已經準備好了ht-7裝置的各項技術達標節點。
ht-7裝置的近期任務,就是在建成同時實現三秒放電。五年時間,實現高引數的十秒放電。在21世紀之前,完成下一代ht-7u裝置的建造,實現三十秒放電的目標。
遠期任務就不說了,單說ht-7裝置的改造,需要涉及的技術領域就已經不是庫爾恰托夫研究所能解決的了。
想要讓t-7裝置實現超過一秒時間的放電,就必須對整個電源系統進行重新構建。
t-7裝置的高壓大電流裝置因為研發時間過早,所以竟然沒有成熟系統可供使用,而全部都是由當時的科學家們手工製作。如果說要比匠人精神,那這些科學家可真是超硬核匠人了。
但這也就是說,這些裝置基本沒有辦法換購、沒有辦法升級,也沒有辦法改造。
想要突破這套系統的限制,只有全部重新開發。
而這套電源系統想要升級,放眼全世界有這個能力的國家都鳳『毛』麟角。ht-w的可控電源系統,只有超臨界發電機組才會配置。而中國第一套超臨界機組原本是1992年引進,而當下這個情況,卻是在海灣戰爭後中國的“消氣之旅”中,花著石油金融賺來的錢,直接將美國的超臨界機組引進了四套。
在1991年以後,是中鐵建投撥款專門從美國又引進了一套,用於給ht-7裝置做配套。
只這一套電源系統,就已經比t-7裝置的身價貴的不知哪裡去了。
除此之外,ht-7的電源系統還必須升級它的變壓器、電漿體擊穿開關;交流和直流保護開關,偏磁電源和水平場電源的強度,電源和超導系統的水冷散熱裝置,以及對整個電源系統的控制系統進行重寫。
這裡每一個專案,都在電漿體研發中心電源所設定了一個實驗室。
而在電源所之外,還有rf天線所、lhcd天線所,這是研究加熱系統的。離子分佈所,這是研究離子約束理論的。材料所,這是研究超導和第一壁材料的。計算所,這是資料採集和處理的……
研究超導的實驗室,據說還有一對雙胞胎姐妹研究員,不知道能不能帶來一些好運氣。
可惜人家早就已經名花有主,真是能氣死啥也不敢幹、啥也不敢想的胡文海了。
圍繞著ht-7裝置,電漿體研發中心在七賢嶺附近形成了一個研發叢集。
從電源、天線、發『射』機、反饋系統和水冷限制器各種診斷測量裝置和資料庫以及計算叢集,ht-7裝置對t-7裝置從上到下換了個遍。
單是用90年代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