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也敵不過眾手,所以,還是得做好學問;第三,鍛鍊身體,運動能塑造你的人格、性格,並幫助你獨立...”
師傅諄諄教導著,徒弟懵懵懂懂地聽著,從此,崔炳浩就開始了他通往“拳王”的道路。
應該說,崔炳浩的眼光不錯,放到一般的少年,誰願意讓一個殘疾人做師傅?但他卻很相信自己的感覺,因為他從師傅的動作中看到拳王阿里的影子。
崔炳浩感覺的沒錯,他的師傅叫金開石,是北韓第一個職業拳手,曾在世界輕量級WBA排名第七位。這個排名很了不起,不但讓北韓人第一次進入了國際拳壇,而且具備了挑戰世界“拳王”的資質。
對北韓人來說,體育競賽是一條改變命運的捷徑。凡是載譽而歸的世界冠軍或奧運冠軍的社會地位將得到飛躍式的提升,他們會被授予“國家英雄”“人民運動員”這樣的稱號,獎勵品則包括公寓、汽車、冰箱、電視等奢侈品,此外,還有首都戶口、更高的軍銜、保送就讀大學等等。
聽起來,這一套似乎很熟悉,對了,不要總瞧不起人家,咱們是一百步笑五十步,一樣一樣的。
總之,若取得了成績,那麼運動員眼前的就是一條金光閃閃的,通往特權乃至擁有權力的道路。
但有一點是北韓人必須牢記的,那就是領袖永遠都是第一位的,不管是在國內任何場合,還是到國際舞臺上露臉的人都必須要表達對領袖的忠誠,否則,就會被認為是對偉大領袖的不忠。
金開石就犯了這個致命的錯誤。
那次是金開石在新加坡迎戰墨西哥的一位選手,比賽剛開始,僅過了5秒鐘,一隻蒼蠅突然落到了墨西哥選手的眼睛上,趁對手眨眼的一剎那,金開石一記重拳KO了對手。
當時就有記者問道:“你KO對手的時候,心裡想的是什麼?”
按照標準的感謝辭令,金開石應該說“我想到的是我偉大的祖國和偉大的領袖思密達,是祖國和領袖給了我力量思密達,才讓我充滿了鬥志思密達...”
但金開石因興奮過度,說的竟然是:“運氣思密達,絕對的運氣思密達,對手的實力很強噢思密達,只是運氣不太好罷了噢思密達...”
金開石說的是實話,也充分地尊重了對手,但他回國後並沒有看到歡迎的人群和簇擁的鮮花,迎接他的而是一副手銬,一下飛機立即被下放到了勞動營。
運氣思密達?沒有偉大的領袖思密達,你哪來的運氣思密達?
就是因沒表達對領袖的忠誠,金開石對手的壞運氣轉到了自己的身上,先是被開除所屬的拳擊管理協會,取消拳手資格,然後又在勞動營檢討反思,最後,被罰到煤礦挖煤了。
後來,在挖煤的日子裡,不幸碰到了塌方,好在金開石跑的快,一條腿雖被煤塊砸折了,但也保住了性命。沒辦法挖煤了,最後,就把他送到體育場當了一名掃地的清潔工。
就這樣,金開石也才機緣巧合地做了崔炳浩的師傅。
說是學拳擊,崔炳浩每星期也才只有一天的時間跟著師傅學,更多時間還是根據師傅的指導,自己多加練習。
拳擊,是最重要的格鬥形式之一。金開石教崔炳浩的主要是力量和速度的練習。
力量只能靠鍛鍊來取得,打拳極為消耗體力,如果是職業拳擊比賽,必須保證有四十回合的總數比賽,每個回合打3分種,中間休息1分鐘,如果打滿全場,全程賽制47分鐘,拳手在拳臺上實際打鬥的時間為36分鐘,這對拳手的耐力、意志是一個相當嚴峻的考驗。
這也是為什麼拳擊手都拼命練習體能,而不是練習招式,你首先要做的是不能讓別人輕易地把你給擊倒。
但鍛鍊也是講究方法訣竅的,比如比如打沙袋,不能太猛,像有些急噪的人,連骨膜都打裂了,老年的時候手怎麼辦?一味追求硬,狠是自殘行為,你能打多重的沙袋沒啥用,你打的是人,人都是有彈性的,所以,鍛鍊是要循序漸進的。
速度也是一樣,要想提高速度,必須練習快速運動,將注意力集中在速度方面,而不是力量上,如果在任何時候都是以全力進行擊打的話,那就會喪失速度。但是,如果動作遲緩,而不能將前面所練就的力量和速度結合起來,那麼在訓練中練就的速度或者是力量將是無用的。
這番話似乎與前面的話有些矛盾,其實不然,用個形象的比喻,那就是力量是盾,速度是矛,用力量去抵抗對方的打擊,用速度在對抗中佔得先機。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