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力奇這才睜開眼睛。
味道?怎麼樣?怎麼形容呢?用什麼詞好呢?他搜腸刮肚,理屈詞窮地想著,最後,吸溜著口水說:“我想起來了,我想起來了,刀爺教我了一句成語,應該是魚香肉絲,三吃不絕...”
“是餘香繞舌,三日不絕.....”東方黍微笑著更正道。
“哦,對對對,就是這種感覺...”高力奇大叫道,然後突然想起什麼似的,問道:“對了,你這道菜叫“海韻聽風”,海韻我看出來了,聽風是什麼意思?”
“您用哪個手指拿的雞腿?”東方黍問。
高力奇伸出左手的食指和拇指。
“麻煩你含一下自己的手指。”東方黍笑著說。
高力奇一頭霧水,在眾人的注視下遲疑地將食指放進了口中。
“沒什麼感覺啊?”高力奇咂了咂嘴。
話音剛落,大家還沒把注意力轉向東方黍,就見高力奇嘴一嘬,深吸口氣,然後像模仿蒸汽機似的快速地往外吹著氣。
大家驚訝地看著他,他一邊喊著“辣、辣、辣...”,一邊像丟了什麼東西一樣著急上火地在操作檯上找著什麼?
東方黍忙用小勺挖了一點那海螺造型的海鹽,示意高力奇含到嘴裡,然後吐掉,最後再用藍瓷盤上的玻璃水杯漱漱口,就不辣了。
高力奇照做, 果然口腔中的辣感消失,跟著哈哈大笑起來。
一眾人這才明白為什麼這道菜叫“海韻聽風”,所謂的“聽風”就是聽食客吹來的風啊,大家紛紛大笑了起來。
東方黍在做這道菜時,創造性地將香草和花椒融在了雞肉裡,兩種不同的香料混合,使嗅覺和味覺都體驗到了愉悅的享受,最後,他將法國辣椒汁注入雞腿骨中,這道菜用刀叉不好使,其結果只能用手抓,所以,海鹽和水杯是除辣用的。
從開始到結局東方黍都設計好了。
一道菜既能讓人享受,又能給人帶來快樂,難道不是做廚師要追求的目標嗎?
“比諾”餐廳接納了東方黍,東方黍也留了下來,他做了一名副廚級別的實習生,跟著高力奇開始了廚藝上的深造。
米其林餐廳指南在美食界中的權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被評為米其林一星的餐廳,是“在它所在的菜系中表現出色的,值得停車一嘗的好餐廳。”(也就是說:貴)。被評為米其林二星的餐廳,“烹飪一流,提供極佳的食物和美酒搭配,值得繞遠路去品嚐一番。”(也就是說:很貴)。而被評為米其林三星的餐廳,“完美而登峰造極的廚藝,值得特意安排一趟行程。那裡的菜餚都很出色,有時候絕佳,還有那零缺點的服務和極雅緻的用餐環境。”(也就是說:非常貴)。
以上是米其林餐廳指南對評級餐廳的評價,總結出來就一個字“貴”。
但,貴有貴的道理。就拿米其林一星級的餐廳來說,他們餐廳每年光實驗新菜式就達到上萬種,能保留下來做為菜式標配的最多隻有五、六十種。而米其林三星級的餐廳的選單必須是每日更新的。
所以說,為什麼大廚都是極有創新能力的藝術家。
還有,食客們每享用的每一道菜都絕對是物有所值。拿“比諾”餐廳的一個招牌菜來說:千層酥皮烤鱸魚。
就說說做這道菜的過程。
從魚的酥皮開始做,具體就不講太細的配料了,先做好麵糰,把一整塊黃油壓平,然後把黃油包入麵糰中,用擀麵杖壓成方形,摺疊後再壓成平的,重複如上步驟大概25-30遍,酥皮基本就做好了,先放入冰箱冷卻。
接下來處理魚,找一條大概兩斤的鱸魚,去鱗、去腮、去內臟,切一半,從尾部下刀去掉魚皮。去完魚皮的魚肉拿小刀把小刺去掉,撒鹽醃好,然後放入攪拌機攪拌成魚泥,一邊攪拌一邊加黃油、雞蛋、奶油。然後過網篩一遍至三遍。裹好放置冰箱一天讓蛋白質有充分時間轉化為氨基酸。
再先做蛋黃醬,蛋黃有打蛋器打起泡,然後一邊加熱邊打,直到蛋黃半凝固,溫度60度左右,慢慢加入植物油,然後成蛋黃醬。加入白醋、白葡萄酒、胡椒、龍篙、西洋菜碎末後變成醬...
後面省略上色、切片、雕花、烘烤等36道程式,最後送入烤箱後加熱並維持在52度,因為魚取出來以後的最佳食用溫度是50度,所以要確保酥皮不會塌掉的同時魚肉還要維持最為鮮嫩的程度。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或許這道千層酥皮烤鱸魚不一定能令所有食客滿意,但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