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功德碑
什麼是政績?真正的政績應該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實績,為百姓解決實際困難,改善民生,讓百姓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
這一點,譚文宇基本做到了,雖然路還沒修好、薄山風景區也沒開發完畢,但卻讓每一個薄山鎮的百姓看到了希望。
這“希望”也是一種政績。
因為政績突出,譚文宇被提拔為南屯縣縣長。
命運給他開了一個玩笑,本來三年前這位置就應該是他的,誰能料到鐵定的官帽突然就飛走了,誰又能料到,轉了一圈這南屯縣長的帽子又飛了回來。
不同的是,這次是譚文宇憑能力、憑實力、憑本事得來的職位,而不是靠關係、靠裙帶、靠交易爬上來的,因此,他更有自信,更有底氣坐那個位置。
陳小平同樣得到了升遷,他被提拔為汝東縣常務副縣長,從級別上來說,他比譚文宇得到的實惠更大。
譚文宇是平級調動,而陳小平是升了一級。
但上級的任命卻被陳小平婉拒了,還是那個理由,老婆生病臥床需要人照顧,走不開。
真實的原因只有譚文宇知道,路還沒修好,薄山風景區還未開發成功,他怎麼能走呢?和譚文宇不一樣,陳小平是土生土長的薄山人,父輩受苦受窮的日子給他的印象太深了,因為貧困而演繹的悲劇他也見得太多了,如今,好不容易有了帶領鄉親們致富的機會,他怎麼能甩手而去?半拉子工程、豆腐渣工程的新聞太多了,他不放心啊,工程**、經濟案件也太多了,他不敢放手啊...
“為什麼?”譚文宇問。
“不為什麼。我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如果沒有你,修路和開發薄山都不可能實現,說實話,我是沾了你的光...”陳小平說。
“說什麼呢老陳,這鎮上的哪一件事你沒參與?沒有你的支援,我也不可能辦成事,你說這話分明是不把當我兄弟了...”譚文宇惱了。
“不是,你聽我說。我這個人呢,抱負不大,對事業也沒多大的追求。我想呢,一個人在這個世上,不可能把所有的事都做了,我就想做一件事,把這一件事做好就行,這件事就是讓薄山不再受窮。能親眼見到通路,能親自接待風景區迎來的第一批遊客,這一生,我也就沒什麼遺憾了。”陳小平包含激情地說道。
陳小平的這番話讓譚文宇深受感動,說的太好了,人的一生中只要幹好一件事就是成功,看似簡單,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又有多少人能堅持到最後?
在薄山鎮的三年時間,雖然生活有些清苦,但讓譚文宇過得很充實,也過得很開心,也讓他和薄山有了感情,說實話,他也不想走,但內心的**告訴他,還有更大的舞臺在等著他,還有更大的事業在等著他。
他相信,總有一天他會俯視那些曾鄙視過他的人。
譚文宇離開薄山鎮的那天,上萬名群眾自發地到鎮政府門口送行,有很多群眾不但拿著山貨,有的還打起了橫幅,橫幅上面寫著“譚鎮長,薄山人民感謝你”、“譚鎮長,常回家看看”、“薄山因你而美麗”等等...
譚文宇一看,先是驚喜,沒想到自己在群眾中的聲望這麼高...
繼而感動,這是老百姓以一種古老的送別方式來對自己的表彰和讚揚啊...
然後恐慌,群眾的這種送別方式如果被媒體知道了,會不會說自己在作秀?如果被上級組織知道了,會不會質疑是自己導演的?那麼,如果都不是,確實是自己為老百姓做了好事實事,百姓是懷著感激之情自發地對自己的送別。那怎麼沒有萬人空巷送縣長?怎麼沒有萬人空巷送市長?萬人空巷送省長?難道他們就沒有為老百姓做好事做實事嗎?雖然這只是群眾的一種樸素感情的表達方式,但搞不好就是一個政治事件,到時,命運還不知又該怎樣的變化呢...
想到這,譚文宇驚得汗都流了下來,趕緊叫陳小平開著空車從鎮政府大門先走,自己則從後面的圍牆上翻了出去。
出了鎮政府,譚文宇像做賊似的東躲西藏,生怕碰見了來送別的群眾,連跑了兩條街,這才看到等候他的破吉普車。
上了車,譚文宇衝陳小平苦笑道:“沒想到,我離開薄山和我當初來薄山時一樣的狼狽。”
“那不一樣,當初你來薄山時一無所有,現在你帶走的可是全鎮
三萬多人的心哪。”陳小平回道。
兩人說著話,很快就出了小鎮,在新修的薄中路口,陳小平突然將車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