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高元照有心要為他們入朝為官了。因此忙道:“老爺說的是,若是父祖在朝中為官為將,這樣的子弟對官場之事總容易上手一些。”
高元照又喝了口茶,不緊不慢道:“我這宗學之中,除卻我們高家宗室子弟,也有一些信任我為人的,將子弟送來宗學唸書,少不得是些達官貴人之子。如今他們中有些人歲數也不小了,是該成人的年紀,你在學中教書,我想聽你說說,有哪些子弟是有真才實學的?”
李綰忙道:“這些子弟中,還屬子輝功課最佳。”實則這些年輕子弟們生來富貴,便是不努力讀書,未來也是前程似錦的好日子,因此又有幾個真心向學?而他們的父母又因事務繁忙對他們疏於管束,教養他們長大的僕從、教師沒幾個真正敢管這些含著金湯勺出生的子弟。因此這些子弟驕奢淫逸、聲色犬馬,委實不堪重任。只是高華崇畢竟是高元照的嫡子,只怕今日高元照尋李綰來,也就是想讓他出面舉薦高華崇,為高華崇鋪路,那他也只有順著安國公的意思說話了。
高元照搖頭笑道:“我尋你來,可不是要你拍這馬屁。我那犬子是什麼資質,我心裡清楚的很。我與亡妻中年才有了這個寶貝兒子,對他嬌寵的很。他出身沒多久愛妻便亡故了,這些年我忙於又掌管軍中之事,對他疏於管教,倒把他養成了一個驕奢淫逸的性子。我把他送入宗學,請宗正與你來管教,就是希望你們好好替我改改他的性子。”
李綰聽了這話,倒有些糊塗了。安國公的嫡長子早已入朝,如今在戶部當差,若不是為了他家這位年少的嫡次子,又是為了什麼?
高元照道:“我不瞞你。今日太后也十分憂心地與我說起,我們這一輩畢竟年事已高,治國大事,早晚是要交給年輕人的。只是如今天下紛亂,災害連年,朝中黨派之爭又不斷,不知這些後生晚輩們有沒有一個堪當大任之才?”
李綰恍然。也難怪太后與安國公憂心,如今寒門子弟不斷湧入朝堂之中,貴胄世族為鞏固自己的勢力,不斷上書請求廢除科舉,只是因為茲事體大,此事一直難以成行。如今高家雖然富貴難當,但是他們畢竟是因為外戚的身份才能榮登高位,眼下高太后年紀大了,皇帝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而高家年輕一代以奢侈相尚,只知享樂,無心治國。再這麼下去,等高太后和安國公壽終正寢之時,高家的沒落也就是轉瞬之間的事了。因此他們才急著從高家年輕一輩中挑選出有能力的人才,培養他進入朝堂掌權,為維持高家的權勢繼續撐起架子。
李綰心知安國公是要他推薦真正有學之人。他方才便想向高元照舉薦高展明瞭,只是唯恐拂了高元照的面子,才先將高華崇誇讚一番。既然話說到這份上,他便不再猶豫,堅定道:“子輝的功課自然是極好的,經史策略,樣樣出眾。除他以外,高展明也是個英俊人才。”
高元照聽見高展明這個名字,手一抖,剛拿起的茶碗又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