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九章

他現在可是高太后面前的紅人,在朝上混的風生水起呢!

李長治不由坐直了身體:“外放?你想出京?”

關於這件事,高展明想了很久。他留在京城中,就是在高家的眼皮子底下做事,兩頭不討好。而且高嬙根本不重視他的政見,也沒打算啟用他的那些新法,只想著怎麼排除異己,鞏固自己的權利。他做京官,少說再混個十年八載才能真正有實權,到時候高太后年紀越來越老,萬一身子骨撐不住,讓別的新興勢力一擠兌,他又該如何自處?

倒不如外放出京,品秩和地位自然是比不上京官了,可是山高皇帝遠,他的話語權還能大些,且不受掣肘,先從小地方開始慢慢推行他的政法,若有成效,再被召回京城,他能做的事情也就多了。

高展明想到這裡,抬起頭看了眼李長治,輕聲道:“皇上難道不想將微臣派遣出京?想讓微臣留在宮裡,留在翰林?”

李長治吃驚極了。他當然恨不得早點將高展明趕出京城去,別在他面前晃悠。在他眼裡,高展明就是高嬙的一條狗。可是高太后怎麼捨得自己的狗離開呢?難道高展明得罪了高嬙和安國公?

李長治沉吟片刻道:“太后是什麼意思?”

高展明道:“重要的,是皇上怎麼想。”

李長治失笑。不得不說,高展明的這話他愛聽。他道:“那你又是怎麼想的?”

高展明道:“臣不想得罪太后,更不想得罪皇上。臣若說,臣也有野心,皇上信嗎?”

李長治又驚訝。難道高展明先前做的事,並不是心甘情願的?野心又是指什麼?

高展明道:“皇上,臣知道在皇上眼裡是怎麼看待臣的。臣說出來,皇上也許不信,可臣的父親早逝,母親……唐家也早就在十年前的爭鬥中失了勢,臣雖在高家宗學唸書,卻被人稱作‘獨孤貧’,臣自小在宗學中便是被人欺凌長大的。太后和安國公的確為臣頗多照拂,每年資助臣府上一筆財務,只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臣一直感念皇上和太后的恩情,寒窗苦讀,就是為了有一日能夠報效國家。”

李長治沉默。高展明的事情,他先前也聽說過一些,好像有哪一年太后想讓高展明到安國公府上養著,最後卻沒有成行,似乎是高展明自己拒絕了。不過高展明究竟是什麼處境,他在深宮中自然是不知道的,在他眼裡,高家的那些子弟都是一個德行,尤其科舉的時候高太后明明白白暗中助力幫了高展明,他便覺得高展明一定是依附高嬙的。難道其中還有別的隱情?

李長治道:“你當真想出京?”

高展明暗暗歎氣,重複道:“重要的是皇上怎麼想。”

李長治猶豫再三,終於忍不住問道:“你當日,究竟為何要參加科舉?”

高展明道:“只是臣的一些執念罷了。臣不瞞皇上,在臣參考之前,太后私下裡的確和臣說過,有意徵召臣入朝為官,是臣一意孤行參加科考。科舉舞弊一案,臣事先毫不知情。”

李長治又不語。高展明所言,他並不知該不該信,可看高展明的神情,倒是有幾分誠懇的。假若高展明要出京是高嬙的主意,那高展明大可不必攬下這些過錯,高嬙隨意想個理由把高展明派出京城去也就是了,他若不是因罪責被外放,還能撈一份更好的官職。

李長治低聲道:“你若留在京城中,為朕……”

高展明打斷道:“臣感念皇上和太后的恩情,有心報國。”這話的意思,便是他哪裡也不想得罪了。他就算不幫高太后辦事,也絕不可能幫皇上去對付高家。

李長治嘆氣。他竟能體會出高展明的身不由己,畢竟他自己不也是一樣的嗎?

李長治道:“可是儀制一事,確實是禮部弄錯了。不僅是冊文,就連冊封的儀制也做得不對。”

高展明道:“那就是禮部的事了。臣在翰林任職不到半年,就弄錯了冊文,是臣的罪過。請皇上降罪。”

李長治久久不語,最終喟然長嘆道:“罷了,你先出去吧,此事,朕再想想。”不得不承認,今日的交談,讓他在心裡開始重新估計高展明這個人了。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elong和應白頭的地雷

小明出了京城就可以大展拳腳收服人心啦~

隨便說點有趣的事情。寫科舉的時候我主要參照的是唐朝的資料,不過唐朝的科舉其實沒那麼嚴格,胡搞的地方還是比較多的,所以調換硃卷墨卷之類的事蹟又是參照宋朝的了。

關於我之前寫的京兆府,大家大概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