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眼看他未得徵召,那些不忿的弟子又來了精神,竟編排他自己炫耀,實在可笑。
高俊道:“唉喲,岱武兄,說不定,太后還真賞識他呢。君亮兄弟那麼有才華,怎麼會有人不喜歡他?沒準太后早就有意召他入朝了,是他自己拒絕了,他就喜歡參加科舉呢?”
四周的子弟聽了這話,哈哈大笑。一個名叫高隆的子弟笑得上氣不接下氣:“他拒絕了太后,要參加科舉……哈哈哈哈,說不定我們的君亮兄弟還真有這樣的骨氣呢……哈哈哈……”
高俊是在嘲諷高展明,卻無意間說出了真相。高展明並不在意他們說什麼,聽過一笑了之,繼續走自己的路。
高俊捅了捅任岱武,道:“岱武,聽說明年開春你就進兵部做錄事了,任命函式都已發了,一到任就是正九品上?”
任岱武不無得意道:“是。”
高俊道:“厲害啊任兄,好生佩服,頭一年就是正九品,以後還不是前途不可限量?我聽說那些舉子,便是有幸及第,得不了一個好名次,也只能做九品官階之外的胥吏,一輩子也混不出出息呢。”
四周其餘的子弟紛紛應和道喜。
就在此時,幾位公子爺們兒的侍讀小廝急匆匆趕了過來。
侍讀們找到自家的爺,通知道:“幾位爺,酉時用完晚膳,就到議事堂集合吧,宮裡來了人要頒佈詔令呢。”
幾人一聽,便知是宮裡下詔徵召子弟入朝了,因此也沒了取笑高展明的心思,急匆匆回去了。
到了申時三刻,子弟們用完晚膳,就早早地議事堂集結了。到了酉時,安國公和郭玉蓮帶著幾名隨從走進了議事堂。郭玉蓮手持明黃色的絹布,顯然是來宣召來了。
眾子弟連忙下跪,郭玉蓮清了清嗓子,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安國公之子高華崇,品學兼優,拜朝散郎,從七品上……參寧侯之子高天文,學優德高,拜宣義郎,從七品下……”
郭玉蓮一口氣宣讀完詔書,一共有七名子弟受到朝廷徵召,其中品階最高的是高華崇,拜朝散郎,從七品上,與當日高嬙許給高展明卻被高展明拒絕了的官階是一樣的。
聽完詔書,任岱武高俊等人和高展明一通鬆了口氣。他們鬆了口氣的緣由也是一樣的:高展明並不在朝廷徵召之列。先前雖說高展明報名參加了科考,可太后和皇上那裡並沒有說不用高展明,假若高展明真在徵召之列,任岱武和高俊等人便下不了臺了。而太后若一意孤行徵召高展明,高展明在私下裡可以拒絕,可詔書真下來了,他可不敢抗旨不尊,因此太后沒有召他,令他大大地鬆了口氣。
郭玉蓮宣讀完詔書,道:“諸位公子起來吧,詔書已宣讀完了。”
眾人從地上爬起來,議論紛紛。站在被徵召的子弟附近的子弟們紛紛向被徵召的子弟道喜。高天文笑咪咪地對高華崇道:“子輝,恭喜你,一受召便是朝散郎,可見皇上和太后十分重視你。”
高華崇不屑地冷哼了一聲,彷彿全不在意,也不向高天文說一聲同喜。
後排的子弟議論紛紛:“瞧瞧,果然沒有高展明,我說什麼來著。”
“就是,前陣子我聽說太后看中了他,我就覺得不可能。不就是寫了兩篇文章,能有什麼了不起。”
“不過二爺也真厲害,居然是朝散郎,比他的大哥官階還高,他可以直接入宮闈參與議政呢。”
“那是當然的,二爺是什麼出身,咱又怎麼能同他相比。等我入朝的時候,若能有個從九品,好歹入了品階,我便知足了。”
安國公高元照道:“科考的名額已報上去了,名單我看過了,望你們用功讀書,及第登科。其餘年限未到,未受徵召的人,亦當好生學習,等待來年。還有今日受召的人要等到正月才到吏部報道,你們在學中還有幾個月的時間,不可驕不可躁,當一心向學,來日入朝,為國效力。”
眾子弟忙道:“多謝安國公教誨。”
高元照點了點頭,看向郭玉蓮。郭玉蓮笑眯眯道:“太后娘娘體諒你們學業辛苦,特意為你們備了禮。”他揮了揮手,隨從們便端著禮紛發下去,原是每人一個雕刻成狻猊形狀的白玉鎮紙。
郭玉蓮道:“太后娘娘希望諸位學子便如這靈猊一般威武無懼,為國效力。”
眾人連忙謝恩。
安國公見郭玉蓮將太后的禮紛發完,點頭道:“郭公公辛苦了。”
郭玉蓮笑道:“國公設立高家宗學,培養眾多子弟,使我今日能見到這麼多年輕子弟,都是我朝未來的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