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以人為本

“是啊!法是法,德是德,兩者雖有唇齒相依的關係,但卻也有著不同。”李治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忽然向長孫無忌說道:“太尉,朕記得你當初曾與朕說過,這人情難免,可這人情、律法、道德三者又該如何平衡了?”

長孫無忌微一沉吟,道:“要說這法制,就不得不提秦朝,商鞅變法雖然換得一個強大的秦王朝,幫助秦始皇完成了大一統,可是統一之後的律法過於苛刻,不近人情,有失仁德,故不得長久。但法制又不是不可缺少的,即便是漢武帝,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卻也同時強調法制精神。因此我朝律法才會主張德主刑輔,禮法並用,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對於刑法要求寬大、簡約、穩定。寬大在於立法,儘可能的讓人不致於陷入犯罪,即便犯罪依舊要求寬大處理,給予較輕的處罰。

老朽生平最反對秦朝的嚴刑峻法,草菅人命,輕罪重刑,亦或者動輒得罪,以致百姓無所適從。

再來就是簡約,律法應當簡約明瞭,讓百姓與官員儘可能的瞭解律法的內容,便於掌握。決不能使律法繁瑣、雜亂、前後重疊,彼此矛盾。至於這穩定麼,自然要求每一條律法都經過千錘百煉,律法一旦頒佈,就不應輕易變動,律法一旦失去了穩定,那法就不是法,只是你言我言。若是做到的這三點,那麼律法、人情、道德便可平衡。”

其實唐朝能夠成為世界強國,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部好的法律,以及一種寬容的精神,才能為大唐的崛起奠定了基礎,營造了一個寬容、公平、和諧的社會環境。

但是長孫無忌這一番話,顯然是針對百姓的,而非是統治階層,當初就是他一手策劃的房遺愛謀反案,並且還誣陷了吳王恪、李道宗等人,他有資格談論律法嗎?在他看來,他當然有,這不是一回事,那是政治鬥爭,是統治階層的鬥爭,律法只是他們的打到敵人武器罷了,他本身就是立法者,因此律法不是束縛他們的繩子。

“舅舅一番高論,朕受益匪淺啊!”李治由衷的點點頭。

韓藝他們也都是受益匪淺,說的確實好,而且唐朝也確實是這麼做,德主刑輔,用道德去教化百姓,不要動不動就上刑法,現在刑部的大牢裡面一共才關押了五十九人。

長孫無忌道:“陛下過獎了。”

李治呵呵道:“那我們就看看這些學員,是否又瞭解我大唐的律法思想。”

這皇帝親自閱卷,本就是一種榮耀,一般人的卷子,皇帝怎麼可能會看。但是李治沒有打算改卷,只是閱卷,看看這些學員對於律法是否真的熟悉,因此李治和長孫無忌著重看得多半都是最後面那片關於律法的文章,前面的題目,他們只是粗略的看一下。

長孫延、獨孤無月、韓藝三人並未看,長孫延和獨孤無月是要改卷的,韓藝自問沒有資格去改卷或者閱卷,就坐在一旁陪著。

“這篇文章寫得真是好啊!”

李治拿著一張試卷,忽然顯得很是激動,又拿給長孫無忌,道:“舅舅,你看這篇文章。”

長孫無忌拿來一看,很快就陷入了沉思當中。

韓藝、長孫延他們面面相覷,彼此眼中都是困惑,他們也沒有看過試卷。

“不錯!不錯!”

長孫無忌突然笑著連連頭,道:“這篇文章真是新穎,令人眼前一亮呀。”又向長孫延道:“延兒,這是你教的麼?”

長孫延茫然道:“孩兒不知爺爺說得是什麼?”

長孫無忌將試卷遞了過去。

長孫延接過來一看,韓藝和獨孤無月也都偏過頭來,只見標題,殺人償命。這題目取得,太吸引眼球了,已經成功了一半。

但這卻是一片反證論文,文中的觀點,就是殺人償命乃是復仇的心態,律法如果是基於禮法道德,就不應秉承這種精神,由此引發對於當前律法一系列刑法的論證,好比說打人,唐朝律法打人也分打的程度,有損髮膚比沒損,罪行要重很多,理由就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基於這一點,那麼朝廷的處罰也是杖、鞭刑,朝廷也損害了百姓的髮膚,即便是罪犯,那也有父母的,父母是無罪的,朝廷也不能輕易的傷害罪犯的父母。

文中大規模的論證當今刑罰的不人道之處,等於就是反對鞭刑和杖刑等傷害犯人的刑罰。

長孫延他們看得也是頻頻點頭。

李治若有所思道:“違法者理應受罰,這是理所當然的,可是這鞭刑、杖刑主要目的是為了警告,還是為了懲罰,亦或者是遵從殺人償命的思想呢?”

長孫無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