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大王您是先帝的親弟弟,眾望所歸。現在是孺子當國,怎麼能夠承擔軍國大事呢!如今先帝剛剛駕崩,人心尚未穩固。大王不如先退回宅第,等局勢安定後再出來主政,還可能入宮做天子。這才是萬全之計啊。〃
宇文贊實在是太年輕了,缺乏社會閱歷和政治經驗,聽劉昉這麼一說,竟然覺得非常有道理,從此深居簡出,不與楊堅爭奪權力了。楊堅高興地拜劉昉為下大將軍、封黃國公,鄭譯為沛國公。
當宇文贊傻乎乎地在家裡等著天上掉餡餅的時候,其他成年的王爺可不這麼想,對楊堅竊據宇文家族的王朝大權恨得牙癢癢。這樣的王爺主要有五位,分別是: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他們都是當今皇上宇文闡的叔祖父,宇文讚的叔叔,經驗豐富,可不像宇文贊那樣容易欺騙。
楊堅當初就怕這五位王爺聯合起兵反對自己,所以利用假詔書將五王召回長安,剝奪了他們的實權和軍隊。五位王爺在楊堅輔政後,都很不服氣。但是他們已經失去了實權,無法與楊堅抗衡了,所以五個人便透過另一位王爺畢王、雍州牧宇文賢秘密聯絡外藩將領起兵。
◇歡◇迎◇訪◇問◇虹◇橋◇書◇吧◇BOOK。
第8節:第一章 百年亂世出新朝(8)
外藩的許多將領對楊堅獨攬大權也很不服氣。他們當中許多人也都是世代貴族出身,也是皇親國戚,而且還握有楊堅所沒有的地方實權。憑什麼就讓你楊堅摘得了桃子,我們就得聽你的啊?
在這些將領中,相州總管尉遲迥的怨氣最大。尉遲迥是北周的重臣宿將,母親是宇文家的公主,鎮守著原來北齊的首都鄴城,兵精糧足。楊堅非常擔心尉遲迥起兵反對自己,就用給宇文贇辦葬禮的名義,召尉遲迥入朝。尉遲迥是宇文家的外甥,來給老皇帝操辦葬禮是理所應當的。
另一邊,楊堅任命了年逾古稀的老將軍韋孝寬為新的相州總管,趕赴鄴城取代尉遲迥。
尉遲迥被逼上絕路了,不得不在東方起兵造反。尉遲迥名義上是為北周王朝剷除奸臣,實際上支援他的都是一些北齊王朝的遺老遺少。這次起兵帶有明顯的割據爭霸的性質。一時間,河北、河南、山西一帶出現騷動。十幾天時間裡,尉遲迥聚集了近十萬反對力量。宇文胄在滎州、石愻在建州、席毗在沛郡、席叉羅在兗州響應尉遲迥。尉遲迥還派遣自己的兒子作為人質,向南方的陳國請求援兵。
剛好韋孝寬還在路途上,楊堅改任他為行軍元帥,還是趕赴鄴城,去討伐尉遲迥。在這次討伐行動中,許多年輕將領脫穎而出,成為日後的政壇主角。比如宇文述、楊素。
韋孝寬進軍沁水的時候,沁水暴漲,只好隔水與尉遲迥的大軍對峙。尉遲迥在東岸佈陣二十餘里,聲勢浩大。楊堅擔心前線戰事不利,要派一個心腹去當監軍,給大家打打氣、鼓鼓勁。楊堅讓劉昉去當監軍,劉昉趕緊推說自己從來沒帶過軍隊,完成不了任務;楊堅又讓鄭譯去前線監軍平叛,鄭譯馬上說自己家中還有八十歲的老母需要照顧,離不開身。
楊堅笑了。他本來就知道劉昉、鄭譯是什麼貨色,根本就沒真心打算讓他們去做監軍。楊堅屬意的人是高熲。高熲於是平地一聲雷,沒當幾天丞相屬官,又被提拔為了北周大軍的監軍。
高熲到達前線後,催促在沁水上架橋準備發起進攻。尉遲迥盤算著,等韋孝寬率領一半的軍隊渡過河的時候,發動突然襲擊,把北周軍隊消滅在河灘上。沒料到,韋孝寬率軍擂鼓齊進,迅速渡過河去;高熲馬上下令焚橋,逼迫全軍背水一戰。結果,韋孝寬的軍隊奮力猛攻,尉遲迥的軍隊大敗而逃。
在戰鬥中,宇文述衝鋒陷陣,俘虜了大量敵軍。宇文述的祖先原本是鮮卑族宇文家的奴僕,隨主人的姓才姓了宇文氏。他的父親宇文盛,因為戰功位列北周的上柱國。宇文述的性格〃恭謹沈密〃,打仗發狠,一戰成名。
尉遲迥大敗後,韋孝寬分兵去討伐響應尉遲迥叛亂的滎州刺史宇文胄。大將楊素領兵很快就擊敗了宇文胄。
楊素也是個狠角色,每次打仗前總是挑出部下的過失殺人,有時多達上百人,營帳裡流血滿地楊素仍能談笑自若;打仗的時候,楊素總是先派一兩百人衝鋒,如果能衝破敵人的陣營就重賞,如果衝不破就全部斬首示眾。一般人會以為楊素是一個兇猛嗜血的莽將,其實楊素最初是以文字才能進入官場的。
楊素544年生於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南),好學善文。周武帝宇文邕曾授意他起草一份詔書,楊素不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