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前言

對於一個有著俄羅斯情結的人來說,下面的這一段文字應該不會陌生:從南方的大海到北極疆域,到處是我們的森林和田野。你舉世無雙!你是上帝保佑的唯一沃土!自豪吧,我們自由的祖國,各兄弟民族聯盟世代相傳,先輩們賦予人民以智慧!自豪吧,祖國!我們為你而驕傲!這是俄羅斯國歌中最振奮人心的一個段落。俄羅斯全稱為俄羅斯聯邦,首都莫斯科。國土面積為171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地域最遼闊的國家,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東歐北亞大部分土地。這是一個古老、沉重,讓人神迷、讓人嚮往的國度。

一年四季的白雪茫茫,豐富的地下礦藏和森林、水力資源,俄羅斯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共同構成了飄揚在俄羅斯上空的三色旗幟,帶領俄羅斯人民走出一個又一個沉重的陰霾,同時也記錄了深藏在古老的城牆和皚皚白雪間的厚重和滄桑。

博物館、大教堂、修道院和城堡……身在俄羅斯,一座座古建築會帶給你一次次視覺巔峰的盛宴。19世紀的俄羅斯詩人丘切特說過這樣一句話:“用理性不能瞭解俄羅斯,用一般的標準無法衡量它,在它那裡存在著特殊的東西。”這個特殊的東西就是“俄羅斯精神”,而這種“俄羅斯精神”的主要載體就是——“俄羅斯文化”。作為一個外國人,要想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讀懂俄羅斯,絕非易事。但是直觀的視覺效果便足可讓你流連忘返。目光所及處,厚重莊嚴的莫斯科紅場,典雅肅穆的冬宮,融現代、古典於一爐的卡梅龍走廊……是震撼,抑或是感動,當我們面對這個曾經視若神明的國度,心中的感慨,絕不會像俄羅斯的鄉間音樂那般美妙輕鬆。制度的成或敗,國家的興與衰,其塵埃終究會被真理之風吹散,但卻吹不去歷史之河的積澱,古老的羅斯如是,曾經的蘇聯如是,“而今從頭越”的俄羅斯亦如是。

地理位置直接造就民族性格,此話雖過偏頗,卻不無道理。俄羅斯橫跨歐亞間,傳統思維仍是東方式的,卻始終想溶入西方世界,一代代努力的結果仍然無法取得西方世界的認可,造成其民族性自我認同的缺失,也正是這種缺失,才致使它本身始終無法形成影響世界的第三種文化勢力,而是形成了自負與自卑糾纏的民族心理。當斯拉夫人被瓦里基人統治,身處海盜的戰艦和刀刃之困,俯身屈於蒙古人鐵蹄之下的時候,或許就註定了這種在侵略擴張與自卑心理的互相撕扯下的民族傷痛,俄羅斯(或蘇聯)在國際上的表現始終是大度與委瑣相糾纏,大國風範與自我感傷相併列,一旦受挫,就無端敏感地認為被拋棄,若被拋棄,又非要強行使對方歸屬自己,使其始終無法形成常態的穩定的政治氣魄。

早期的斯拉夫人,有著神秘的異教信仰,自東正教由土耳其傳入俄羅斯後,俄羅斯人始終以東正教的中心和發揚光大者自居,並深懷使命感。東正教有著極其強烈的救世情結,以致俄羅斯人以為自己是天命所青睞的民族,在“黑暗中”的各民族也只有俄羅斯才擁有的“最純正的思想”。如果說任何國家的擴張戰爭都有其自欺欺人的理論根據,那麼俄羅斯的理由便是宗教性的,拯救世界萬民的,而且無疑是赤誠的,並沒有任何虛偽的因素。這個原動力使俄羅斯由一個城邦小國發展為地球上的一個超級大國。它的速度使人瞠目結舌,它的野心令人刮目相看,是因為它的奮鬥目標是一個如此純淨美妙的彼岸天國。

一個無法轉身看到自己背影的龐然大物,很難徹底地發現自身的輝煌和悲劇所在,更談不上長久的持續,無論是彼得大帝,還是葉卡捷琳娜,或者被稱為“解放者”的亞歷山大二世,其改革並不徹底,形西實東,及至20世紀,俄羅斯政治文化依然拘囿在東方的傳統中。無論是政府上下級關係,對待俄羅斯國內其它少數民族的行為,對待加盟共和國的態度,對待共產盟國的方式,無一例外。

民族性格影響政治體制,政治體制反作用於民族性格,當我們看到馬克思主義在俄羅斯經歷了榮辱變遷,斯大林的大清洗像剔除雜草一樣草菅人命,赫魯曉夫坦誠揭露斯大林的獨裁後,卻又用同樣非民主的手段對付政治對手;當我們看到葉利欽頻繁更換高官,彷彿在更換自家地裡的玉米;當我們看到過去曾經空前龐大的蘇聯剎那間灰飛煙滅,以致如今的俄羅斯深陷泥潭奮力自救,這是民族命運,抑或是冥冥中的定數?

走在紅場上,踏著那一塊塊青石拼起的並不平整的地面,有許多歷史滄桑的感受。這個曾經讓人憧憬的地方,人們寄託過多少美好的期望,湧動過多少不息的激情,閃爍過多少奮進的火焰;如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