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印佛塔坐落在城市郊區一座大山的半山腰上,裡面供奉著大印法師的真身舍利。佛塔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三百多年來,這裡接待了數不清的香客和許願者,也見證了一個朝代的興衰起伏。
每當晨光初曉或夜幕降臨,佛塔前的鐘鼓樓上便響起悠長的鐘聲,聲聲悠揚、洪亮且莊嚴,如警示之語,如來自遠古的天地初音,又似慈母的撫慰,令人身心舒暢、苦痛停息。
燕錦暄帶著陸夫人和蘇善蘊從山腳慢慢地往山上去。
這是一段不算短的路途,燕錦暄原本是想找抬轎子的來抬著她們上去的,但她們堅持要用自己的雙腿走到佛塔上,燕錦暄明白她們的意思,便不做強求了。
整條路上,燕錦暄一手拉著陸夫人一手拉著蘇善蘊,深怕她們會走丟似的。
古松則提著燒香和點燈用的東西以及燕錦暄和陸夫人抄寫的經書亦步亦趨地跟著。
夕陽染紅了天邊,白日的炎熱漸漸被清風吹散,這真是適合登高望遠的時間。
他們越往上爬越覺得清涼,也漸漸地聽到了鐘鼓樓上的鼓聲。
接著是悠揚綿長的鐘聲。
一聲一聲,沁人心扉<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燕錦暄便想到了前世那個出家了的自己,心裡便湧起了莫名的篤定。
其實今世裡的他也從很小的時候便莫名地喜歡讀佛經,並追求那樣的一種精神境界了。即便和大多數男人一樣有愛/欲,但他的心裡也同樣保有佛性的一面,這也是他為何能在青壯年時保持清心寡慾的緣故。
若不是遇上蘇善蘊,他其實是一個給人感覺十分之清冷的人。
今生。他所有的熱情,或許也只有蘇善蘊才能點燃了,他在心裡這般想著,便不由自主地朝蘇善蘊看去。
蘇善蘊正專注地走著路。
她的臉上已經掛著薄薄的香汗,不過她似乎沒有察覺,始終神色虔誠而恭敬地望著腳下的路。
燕錦暄便伸手去幫她擦。
她頓時滿臉緋紅,忙低聲地說:“謝謝!”
看著她那緋紅的臉和那嬌豔的櫻桃小嘴。燕錦暄又有了想親她的衝動。不過由於母親在場,他忍住了。
這世上竟然真有這麼懂事、甜美、可愛又溫柔的女子。
而且她只是乖巧地停留在他的身邊,卻從來不曾給他施加一絲一毫的壓力。
他何其有幸!
每個人的心中其實都有一顆種子。它也許是愛情、也許是信仰,也許是家庭、事業,或者其它什麼。
他在想:假如自己今生沒有遇見她,其實他很有可能會走前世的那條路。
當鐘聲敲了一百零八下時。他們正好到達大印佛塔的門前。
他們先將手抄的經卷供在了佛前,接著拿出來時已經清洗乾淨的燈碗。倒上酥油,再用火將燈碗中的純棉線燈芯點燃,然後將之恭敬地供奉在佛塔前。
陸夫人、燕錦暄、蘇善蘊各供了一盞,然後陸夫人又為全家人供了一盞。
供奉完畢。燕錦暄對她們說:“我想在大印佛塔供奉一盞長明燈,你們意下如何?”
古語有曰:一燈能破千年暗,一智慧滅萬年愚。
這自然是件好事。
所以陸夫人和蘇善蘊毫不猶豫地點頭表示贊同。於是燕錦暄將她們安置在大印佛塔西側的休息室。又派了十名隨從守護著,這才去見住持。
約莫過了兩刻鐘。古松來對她們說:“大人讓你們到大殿去聽高僧誦經。”
兩人遂起身跟著古松進了內院。
但見大殿裡站著將近三十名高僧,他們此時正在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陸夫人和蘇善蘊便在一旁恭敬地傾聽著。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在他們誦經的當兒蘇善蘊便在想人類生死輪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