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部分

還有幾分天分。不過,若是我讓你鑑定這幅字,你會怎麼鑑定?”

褚凝有些呆住了。

字畫鑑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是這一行的大師,也不敢說自己能鑑定出每一幅字畫的真假!

要知道,因為贗品的層出不窮,以及造假者的手段越老越多,從古至今,字畫鑑定對收藏家們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難題!(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第135章 紙和墨

字畫鑑定的關鍵,在於紙張、顏料、墨跡和印章等年代上的鑑定,還有技法、筆法、史特徵以及藝術風格等個人特色的鑑定。

這裡頭方方面面的鑑定,對學鑑定的人來說,任何一方面都是一大關卡。

褚凝對字畫鑑定雖然有些心得,但她自己卻是從未真正獨立鑑定過一幅字畫,可以說是毫無經驗。

只是如今席瑜桐都已經開口相問了,聽起來就跟考試似的,褚凝總不能不回答。

想了想,褚凝道:“我眼力有限,能看出的東西不多。要是有什麼說錯的地方,還請席老師不要見怪。”

席瑜桐嗤笑一聲,擺擺手道:“這麼小心幹什麼?我就是隨口問問而已,你看出多少就說多少,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有了席瑜桐這話,褚凝就放心多了。

她彎下腰,細心的看起了這幅字。

從古至今,我國的書法大家不計其數,而且每個人都有著非常鮮明的特點。若是懂行的人,光憑字跡,就能確定寫字人的大概身份。

當然,現在的褚凝還沒有這個眼力。

書法一道看似簡單,實則高深莫測。

懂行的人能夠看懂,可在不懂行的人看來,除了字型的變化比較明顯,其他的什麼意境類的東西,完全就是玄乎其玄,壓根兒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所以,褚凝看的不是字,而是紙,還有墨。

眼前這幅字所用的紙,用的是非常有名氣的宣紙。

宣紙,是我國傳統的古典書畫用紙,誕於隋唐時期。

因宣紙原產於安徽省宣城涇縣,這才以此得名。

宣紙向來潔白稠密、紋理純淨,尤其潤墨性還很強。所以,不管是寫字還是作畫,宣紙都能為它們增彩不少。

書畫家們利用宣紙的潤墨性,控制水墨比例,下筆時疾緩有度,就能讓最終出來的作品墨韻清晰、層次分明。

這,也就是所謂的“墨分五色”。

宣紙不但耐老化容易儲存,而且還擁有不會褪色的特性,因此還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美譽。

不過,雖然宣紙起於隋唐,但直到明清時代,宣紙的製造技術才達到巔峰時期。

褚凝面前擺著的這幅字,所用的宣紙,就是她見過的最好的那一類。

她可以肯定,這張紙應該產於清朝。

也就是說,寫這幅字的人,是清朝,以及清朝之後出現的人。

確定了這一點,褚凝就開始看寫字的墨。

從古至今,代制墨名家數不勝數,但真正能在大眾心目中留下印象的,卻沒有幾個。

褚凝當初跟著外公一起生活的時候,倒是在外公的書房裡見過幾方極品墨。

有一墨難求的李墨,還有清代四大制墨名家親制的墨。

而眼前這“天道酬勤”幾個字所用的墨,褚凝剛好見過,而且印象還很深刻,所以很快就認了出來。

這用的分明是出自清朝四大制墨名家之一的曹素功之手的紫玉光墨!

她外公就有一方紫玉光墨,視為珍寶,平時根本捨不得用。

褚凝跟著外公生活了十年,見到外公使用那方紫玉光墨的次數,也僅僅只有兩次。

而外公去世之後,那方墨就和其他的藏品一起,都留給了她的父親,褚英略。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紫玉光墨給褚凝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哪怕經兩世,褚凝也沒有將其忘掉。

所以,她才能這麼快就將寫字的墨認了出來。

紫玉光墨十分罕有,並非所有曹素功製出來的墨,都能被稱為紫玉光墨。

相傳,當年康熙南巡之時,曹素功帶著自己最得意的墨品前去拜見,得到康熙的稱讚,並御賜“紫玉光”之名。

曹素功的名聲,也是由這時候才真正開始傳揚開來。

但這也說明了,只有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