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穿過嗎?”
“穿過,昨天還穿了呢。昨天我去山裡走親戚,得爬山,穿皮鞋不方便,就穿了這雙旅遊鞋。怎麼,有什麼問題嗎?”
“昨天你進過大殿嗎?”
姬成想了想:“進過。”
“是穿著這雙旅遊鞋進的嗎?”
“是,昨天走親戚回來,沒顧得上換鞋。”
“什麼時候?”
“昨天快要下班時。”
陶玲也證實:“昨天我擦完地面,剛要鎖門時,館長進去看了看。這三天都是這樣,館長每天到下班時都要到大殿看看。”
“為什麼?為什麼只是這三天?”
聽見史文這麼問,姬成耐心地解釋説:“您可能對我們這兒的情況不瞭解。我們這兒説是博物館,其實並沒有什麼象樣的文物,大殿裡的那些瓦片只是個擺設,並沒有多少文物價值。就在三天前,郊區有幾個農民在挖地基時,挖出了這件青銅器。如果這個東西能確定是青銅器真品的話,那可就成了我們博物館的寶貝了,所有我每天總得看看才放心。誰知還沒等到專家來鑑定,就被人弄成這個樣子,真讓我心疼!”
“哦,原來是這樣。”史文似有所悟,又問到,“從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還有人進過大殿嗎?”
陶玲肯定地説:“沒有,不可能有!”
“為什麼這樣説?”
“因為這大殿就我一個人有鑰匙。以前光那些瓦片,不值錢,也沒人偷,所以我也沒有上過心,可是有了這件東西后,館長特別交待要看好,所以我每天中午回家吃飯,下午下班都鎖門,鑰匙就帶在我身上,從沒讓人動過。”
問到這兒,史文問不下去了。從現場和訊問的情況看,從昨天下班到今天早上這段時間,只有姬成和陶玲去過現場,也就是説,作案人只能是他們,或者説是他們兩個中的一個。難道他們是賊喊捉賊?可接下來怎麼問呢?史文雖然在學校學過有關訊問的知識,但真正的實戰經驗一點也沒有,他這是第一次。史文有點傻了,一時想不出該怎樣問話,只是睜著姬成和陶玲看,張著嘴就是説不出話來。
這時,一直沒有説話的段霞突然對著姬成和陶玲問了一句:“你們真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聽到段霞這口氣,姬成和陶玲這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成了懷疑物件,這引起了兩人的強烈反應。
“我們咋能知道的?我們又不是警察,我們要是知道還叫你們來幹什麼?”陶玲的語氣裡明顯帶著不滿。
“你是不是懷疑我們?這可能嗎?我們這麼做是為了什麼?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姬成更激動。
段霞笑了笑説:“我不是那個意思,只是隨便問問,你們不要介意。”其實,段霞是故意這麼問的,主要是想看看兩人的反應。
看著兩人一臉無辜的樣子,段霞也斷定應該不是他們。可不是他們又是誰呢?段霞也理不出頭緒來。想了想,沒人受傷害,也沒有什麼財產損失,這也算不上什麼案件,沒必要在這兒浪費時間,便説:“這樣吧,我們把這件東西帶回去研究研究……”
沒等段霞把下面的話説完,姬成就打斷她的話,擺著手説:“不行不行,這可不行,這青銅鉞你們不能帶走。”
“為什麼?”
“我們從北京請的專家今天下午就到,你們把這青銅鉞帶走了,專家來了怎麼辦?為了鑑定這件青銅鉞,我費了好大勁才把專家從北京請來,而且人家只有一天的時間。”
段霞想想也是,便對史文説:“那這樣吧,我們取點血樣帶回去化驗化驗再説。”
“好吧。”史文好象不太情願,但也很無奈。
在回去的路上,史文還在苦思冥想:“奇怪,怎麼會沒有作案人的腳印呢?”
段霞説:“算了算了,別浪費那個心思了,説不定又是一出惡作劇。”
第三章:“商王鉞”傳說
為了鑑定這件青銅鉞,姬成可費了不少勁。
他先把電話打到省文物局,誰知那幫專家怎麼請都請不來。説就濱山那歷史條件,不可能出土青銅器,要是濱山能挖出青銅器,那南極洲就能挖出甲骨文。
你説氣人不氣人。是真是假你們下來看看呀。高高在上,主觀臆斷,這是搞科學的態度嗎?
不理他們。姬成想起去年在北京參加一個博物館經驗交流會上結識的一位老教授,這位老教授就是專門研究殷商文化和青銅器的。
姬成撥通了老教授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