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九十章 海盜來襲

武安十五年五月,印度洋上懸掛著夏朝旗幟的船隊逐漸增多,這讓印度洋海面上的實際霸主荷蘭人更加不安起來。

這些夏朝船隊雖然不是有官方背景的戰船,但他們的數量越來越多,即便是再怎麼笨拙的人都能夠察覺出不對勁來——夏人很有可能已經將目光投向了馬六甲以西的廣袤海洋,而這些民間船隊無疑是夏朝政府的開路先鋒。

這讓荷蘭人不禁聯想起大航海時代初期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他們就是先從民間探險隊開始,在發現了更多的海外土地後,便轉變為運載著殖民者的船隊,搶佔海外土地。

為了阻礙夏人的海外探索進度,荷蘭人雖然礙於兩國之間的條約無法直接出面參與,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沒有其他辦法了。

在荷屬錫蘭當局的暗中接觸和推動下,在印度洋上興風作浪的印度海盜們接受了荷蘭當局的僱傭,開始頻繁襲擊夏人船隊,試圖以此來打擊夏人西進的動作。

一時間,印度洋海面上局勢徒然緊張起來,那些面板黝黑的印度海盜駕駛著印度式槳帆船,向出現在科摩林角、馬拉巴爾海域等海域的夏人船隻發起圍攻。

陳永安的船隊自然也沒能倖免於難,五艘船隻在穿過馬拉巴爾海域的時候,在桅杆上放哨的水手發現了遠處有多個黑影正在朝這邊駛來。

在那些黑影靠近後,水手便認出了那些黑影的身份——印度海盜!

「海盜!敵襲!敵襲!」

驚慌失措的水手連忙扯起嗓子高聲尖叫,向底下的水手們示警,他的喊聲很快被其他人聽見,甲板上頓時亂作一團。

這是船隊離開馬六甲後的第一次作戰,雖然他們在從馬六甲出發時就已經做好了迎戰準備,但一直到科倫坡都沒有遇到哪怕是半個敵人的行蹤,這就讓部分水手鬆懈了下來。

陳永安及時挺身而出,呵斥那些慌亂的水手,命令他們進入戰鬥崗位,同時向其他船隻打出旗號,示意有敵情。

這套旗號是他們船隊內部自己設計的,靈感是在泉州港接受訓練那段時間教官的忠告,如果沒有那個教官的忠告,他們恐怕是沒辦法自己想出來的。

而現在,事實證明聽從忠告而設計出來的旗號果然派上了用場,其他船隻的水手們看見旗號後也都在各船的主事人的指揮下進入戰鬥崗位。

他們將火炮上的炮衣掀開,開啟炮窗,又將實心彈和黑火藥從軍火庫內搬出來,為火炮進行裝填。

一部分裝備著火槍的水手則是在甲板上集結起來,他們手忙腳亂的為手中的火槍裝填彈藥,這些火槍大部分是在南洋購買的火繩槍,在海戰中還要小心上面的火繩被飛濺的海水浸溼,十分麻煩。

因此,許多漢人水手都不願意使用火器,他們寧願拿上腰刀、斧頭等近戰武器,又或是使用更原始的弓弩,也不願意去用威力更大的火槍。…

混亂中,賴志豪也提著一把火繩槍衝上了甲板,他緊張地看著那越來越近的印度海盜,在後者靠近後,他們才終於能夠看清襲擊者的船隻和數量。

這夥印度海盜一共乘坐了四條槳帆船和兩艘阿拉伯式三桅帆船——後者的樣式漢人們自然是不懂的,還是加入船隊的葡萄牙人迪瓦爾最先認出來的。

一共六艘船隻,每艘船隻上面都裝在赤裸著上半身,裝備彎刀、弓弩和標槍的印度海盜,他們中同樣只有少數人裝備火繩槍,但人數足以讓漢人們感到心驚——每艘船上至少有六十多名海盜,只是粗略一掃,就能夠看出海盜至少有三百多人。

不過他們人數雖然多,但火炮的數量較少,每艘槳帆船上僅有二到三門火炮,阿拉伯式三桅帆船有十餘門,漢人船隊的火力佔優。

加入船隊的葡萄牙

人迪瓦爾在看清海盜的配置後,連忙找上了陳永安,語氣急促地說道:「船長,我建議你們在戰鬥中使用葡萄彈,相信你們也看見了,這幫該死的海盜人數遠遠超過我們,但他們的船身低矮,我們的葡萄彈可以直接打擊到甲板上的海盜。」

陳永安聽言,再看向海盜的船隻,對比一下己方的船,就算是最低廉的雙桅岸防艦也要比海盜的船隻高,不僅船舷兩側的火炮能夠直接打擊,甲板上的漢人水手也可以居高臨下的肆意射擊。

「好!」

陳永安拍了拍迪瓦爾的肩膀,道:「就按你說的做。」

隨即,陳永安就下令水手準備葡萄彈,隨著他的一聲令下,水手很快就吃力的從船艙內搬出一袋袋沉重的葡萄彈,這些葡萄彈是一顆顆細小的鐵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