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五十六章 全面漢化

遠在千里之外發生的事情,江寧城一無所知。

六月初三後,朝廷又開始了正常的辦公,從各地來的還沒有離京的官員也和京官一起入宮參加朝會,在朝會上向皇帝彙報各地的情況。

除此之外,他們中的一些人也藉著這個機會向皇帝上奏,布里亞特都護府大都護傅興華便是其中的一員,他向朝廷上奏,提議對朝廷統治下的異族百姓進行全面漢化,以此來消除異族的反抗之心,穩定國家統治。

傅興華認為,隨著朝廷在西域設定安西布政使司與伊犁都司,更多異族也成為了陛下的子民,異族在併入朝廷後雖然沒有出現抵抗的情況,但朝廷仍然要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一邊著手防範,一邊從根源解決。

眼下的夏朝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多民族國家,在皇帝的統治下,各民族之間和諧共處,異族聚集地內也建立有學堂,由漢家學者教導其學習漢語,使用漢字,學習四書五經及儒家思想。

但傅興華認為這並不足夠,他建議應該對異族進行更加全面的漢化,取締異族本身的語言和文化,強制使用漢語和漢字,並鼓勵漢人與異族進行通婚聯姻,以此來加深彼此之間的聯絡。

而且考慮到大部分邊疆地區還是缺少漢人學者,他提議可以推行一項政策,即內地士子支援邊疆教育,在邊疆教導異族數年後再去參加科舉可以適度提分,以此來鼓勵更多士子前去邊疆。

傅興華提到,就以他的轄區布里亞特都護府為主,布里亞特都護府內雖然建造了許多學堂,但並沒有足夠的讀書人前去教導,因此那些學堂有許多都空置了下來。

在沒有重賞作為誘惑的情況下,讀書人並不會主動前去漠北這些苦寒之地,因而就只能以行政手段來處理這個問題了。

傅興華的奏疏在朝堂上頓時引起一陣爭論,許多官員反對他提出的在科舉時適度提分的建議,刑部尚書揭重熙最先站出來反駁,他說道:“科舉事關國家大事,怎能輕易提分?若是推行下去,只怕會為某些人提供徇私舞弊的機會,這將破壞科舉的公平性,對部分士子不公。”

揭重熙的反對得到了許多官員的附和,已經從翰林院轉調到吏部接任傅鼎銓吏部右侍郎之位的國朝第一位狀元江慶嚴也面露不虞。

傅興華沒有想到他的提議會遭到眾多官員的反對,但他沒有據理力爭,而是看向那高高在上的皇帝,等待皇帝的裁決,而蘇言則是在思索著,該如何採納傅興華的奏疏。

全面漢化,蘇言早就已經有想法了,他這些年來在異族聚集點內設立學堂教導漢語漢字就是為了日後取締異族語言而做準備,在給異族打好新的語言基礎前貿然取締異族語言只會弄巧成拙。

而在漢化較深的東北、交趾等地,當地的滿人、越人就已經開始逐漸以漢語漢字為主了——當地的語言環境就是漢語,而且許多人以會漢語漢字為榮,講本族語言只會遭到鄙視,因此異族的語言和文字都逐漸沒有了市場,只有那些上了年紀的人才會經常使用。…一番思索後,就在蘇言準備開口的時候,內閣首輔許赫就先站了出來,他對傅興華說道:

“傅都護,你剛剛提的建議事實上已經有許多正在進行了,各地的漢化已經擺上日程。”說著,他將目前在西域推行的政策向傅興華轉述了一遍,傅興華聽著才知道原來是自己的訊息有些落後了,原來朝廷比他想的還要早,也還要多。

他心裡想著的時候,許赫轉向蘇言,繼續說道:“陛下,臣以為傅都護剛剛所提建議也有可取之處,不過不能完全採納,就例如科舉提分之事,不可開此先河。”

“哦?”蘇言眉頭一挑,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許赫於是繼續說道:“正如刑部尚書所言,若是推行此策,只怕會為某些人提供徇私舞弊的機會,破壞科舉的公正性,臣以為,可以對前去邊疆支教計程車子賜予額外的賞賜。”

蘇言點了點頭,他也是不怎麼贊同科舉加分的,這會讓他下意識聯想到後世的高考加分,都說民族平等,給少數加分算什麼平等?

“那麼,許卿你認為可以給予什麼賞賜?”他問道。

“臣一人不敢妄言。”許赫沒有回答,而是說道:“此事應當由百官集思廣益,共同討論。”

“那就如許卿所說的吧。”蘇言說道:“待散朝後,眾卿可上奏,暢所欲言各自的想法。”

“臣等遵旨。”百官齊聲應道。

隨後,蘇言再看向傅興華,道:“傅卿雖身在漠北,但仍心懷廟堂之事,朕心甚慰,著內帑取白銀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