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探查後,陳瑛他們果然找到了河下城連線淮安城的暗道,這處暗道就在靠近淮安城牆的一戶帶著院子的人家的雞舍底下。
暗道上用來遮掩的木板上墊了一層厚厚的散發著惡臭的乾草,因為這戶人家早已因為戰亂跑路,所以雞舍裡只有幹掉的糞便。
為了防止打草驚蛇,陳瑛他們並沒有全部順著暗道進去,而是隻有陳瑛和畢順文兩個人一起進入暗道,他們在暗道裡七拐八拐,花了約莫一刻鐘的時間才來到出口。
陳瑛帶頭推開擋住出口的木板,才發現出口是在一座庭院內的假山裡,這座庭院能夠直接看見覽遠門的城牆,由此可以推斷出這處暗門的位置就在覽遠門後面。
蘇言沒有輕舉妄動,或者說,蘇言並不準備這麼快就將暗道這個後手暴露出來,這個暗道因為年久失修的緣故,地下多處出現坍塌,因此一次性只能同時容納兩名士兵透過,這隻適合小股部隊潛入城內發動奇襲,而無法讓大部隊入城作戰。
思考再三,蘇言還是暫時將暗道這件事拋之腦後,轉而監督起輔兵在河下城內尋找合適的地點開挖地道,不過很快就有兩個問題擺在了蘇言面前。
第一,在河下城內挖掘地道暴露的可能性太高了,白天清軍居高臨下,整個河下城幾乎是一覽無餘,挖掘的時候有建築物擋著還好,可清理挖出來的泥土就有點困難了。
第二個問題是最為重要的,那便是聲音,施工時發出的聲音。
前者倒是很好解決,在夜裡挑選沒有患夜盲症計程車兵抹黑施工,只要撐過剛開始在地面施工的階段,後續就很難被清軍發現,那些泥土也可以堆在周圍廢棄的房屋裡,只要不暴露在清軍視線中就沒有問題。
可後者,蘇言一下子犯了難,鐵鍬挖掘泥土時的聲音雖然看似很微弱,可在寂靜的夜晚裡這種聲音將會被放大幾千倍,碰上耳朵比較尖的清軍,只要被聽到了,他們馬上就會猜出明軍的意圖來。
白天還能透過炮擊來掩蓋挖掘時發出的聲音,可晚上呢,一開始就要在晚上施工,這個問題不被解決,就遲遲不能開工。
蘇言一時間想不出好的解決辦法,他便將這個問題告訴給了張煌言。
誰知張煌言聽了他的講述後,只思考了一會,便說道:“殿下,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
“哦?”
蘇言連忙示意他接著說下去。
“我想殿下應該有聽說過四面楚歌這個典故吧。”張煌言先丟擲了一個典故,接著道:“不過我們並不用效仿昔日漢高祖,在淮安四面高唱清軍故地鄉謠,而是在夜晚敲響鼓聲、銅鑼,吹響軍號,製造噪音來掩蓋輔兵挖掘的聲音,同時也能起到擾亂軍心,令其無法入眠的效果。”
蘇言一聽他說的話,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玄著好計略。”蘇言讚許道:“這可真是一石二鳥之策,若是能夠長期製造噪音,清軍休息不足,自己就會先亂套了。”
說罷,蘇言就傳令下去,命人在淮安四周高築樓臺,士兵在上面敲響戰鼓、銅鑼,吹響軍號,為了確保噪聲足夠大,蘇言甚至還命人去鄉間搜尋嗩吶,嗩吶可是被稱為樂器流氓的存在,嗩吶一出,誰與爭鋒?
不過考慮到搜尋架設樂器需要時間,蘇言當天晚上並沒有下令開挖,而是準備等到第二天晚上再開始動工。
這就給了清軍動手的機會。
當天深夜子時,淮安覽遠門被偷偷開啟了一條足以一馬穿過的縫隙,清軍蒙古鑲紅旗牛錄章京查干巴拉一馬當先騎著戰馬走出城門,在他的身後,整整一個牛錄的蒙古八旗騎兵都安靜無聲地穿過城門。
他們每個人都身著充滿蒙古風格的戰袍,戰馬的馬蹄包裹著厚重的布料,嘴巴也被布包著,避免發出任何聲音,這些蒙古騎兵們腰挎蒙古彎刀,揹著一面草原彎弓,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淡淡的殺氣。
蒙古騎兵,哪怕是在成吉思汗創立的蒙古帝國覆滅的數百年後,仍然保持著嫻熟的弓術和馬術,只要騎在戰馬上,他們就是天之驕子,就連滿洲騎兵都無法與其抗衡。
他們的目標是明軍火炮,尼堪給這支牛錄下達了死命令,不管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他們都要衝入明軍營地,摧毀明軍火炮,為此他們也攜帶了用於堵住火炮木楔。
“加快速度,在明軍發現之前衝進去。”(蒙古語)
查干巴拉對著麾下的三百騎兵吩咐道,騎兵們附和一聲,便提高戰馬的速度,朝著明軍大營奔襲而去,因為有厚布包裹著,清脆的馬蹄聲變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