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報,得知三人不願留在湖南與秦軍交戰,便在與三人短暫的會面中詢問起三人的去向意願,最終根據他們三人的意願命三人率軍北上,聽命湖北巡撫張名振的調動,對湖北清軍作戰。
有了南明三馬的參戰,湖北清軍的壓力頓時劇增,本就頹勢已現的戰局更加令人絕望。
九月初,張名振已經率軍成功攻克安陸府,切斷了退守襄陽的柯永盛與荊州的聯絡,並傳檄各地,要求湖北各州府縣投降,反響頗多,那些缺少清廷駐軍的州縣皆易幟降楚,改換門庭,唯有各府城還在清軍的佔據下沒有輕易投降。
其中以荊州總兵鄭四維最為突出,曾經是大順叛將的他決定固守城池,他親自率軍加固荊州城防,並斬殺了張名振派去勸降的使者,將使者首級懸掛在荊州城門,表示他的決心。
張名振得到訊息後勃然大怒,他知道若是不嚴厲處置鄭四維,各地清軍就都不會將他們放在眼裡,對他們產生畏懼之心。
而且他本來還在糾結是要直接攻打襄陽還是先平定長江兩岸,鄭四維的這番作死的行為直接讓張名振下定了決心。
九月八日,張名振命王翊留守安陸,防備襄陽清軍,自己率領第一鎮大軍南下,直撲荊州府,鄭四維得知後連忙組織兵馬固守城池,又動員城內士紳組織民夫守城,五日後,大軍兵臨荊州城下,隨即對荊州展開猛攻。
第一鎮以紅夷大炮、佛朗機炮、虎蹲炮等各式火炮對著荊州城牆不斷轟擊,城中守軍不過四千綠營兵,只能在楚軍的炮火之下瑟瑟發抖。
九月十四日,楚軍轟塌荊州城牆,鄭四維連忙組織兵力奪回缺口,雙方爆發激戰,缺口來回易手,戰至十五日下午清軍終於損失慘重,軍心動搖,被楚軍衝入城中徹底擊潰,鄭四維而死,荊州陷落。
荊州被楚軍攻克後,各地清軍皆心中生懼,接連投降,一直到九月下旬,整個湖北就只剩下襄陽與鄖陽二地還處於清軍控制之下。
九月下旬,南明三馬也率軍進入湖北,正式被編入張名振部下,張名振隨即命馬惟興與馬寶二人率軍自歸州北上攻取鄖陽府,自己親自掛帥,王翊、馬進忠為副,圍攻襄陽府。
雖然攻城還未開始,但包括柯永盛在內的所有人都知道,湖廣徹底落入明軍手中只是時間問題,他們的抵抗也只不過是徒勞的,不過為了在京的家人,柯永盛還是決定固守襄陽,他放話將死守襄陽府,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湖北清軍步入絕境,湖南與秦軍的兩線開戰中,楚軍也一直佔據著上風。
經過一個月的廝殺,湖南秦軍不斷敗退,接連丟失了永州、寶慶與澧州,孫徵淇殘軍固守辰州,他面對如此絕望的局勢只覺得無力迴天,辜負父親對自己的期望,如果不是王尚禮一直在旁邊安慰他,那他可能直接就心態崩了。
孫可望呢?
他現在還在貴州與廣西的交界處防備著楚軍,李明忠直接攻入貴州境內的舉動讓貴陽朝廷都為之震動,孫可望為了不讓貴陽朝廷直接被端了,只能將主要的兵力退守雲貴基本盤,並與攻入貴州的李明忠展開激戰。
那李明忠麾下雖然有三千驍勇善戰的狼兵,但面對孫可望的大軍圍剿還是隻(本章未完!)
第二百七十一章重組錦衣衛
能被迫退回廣西,在郭之奇的調遣下與孫可望展開拉鋸和僵持。
雙線開戰的窘迫並沒有讓孫可望太過頭疼,更致命的還是他麾下的那些原南明官員的異動,以僥倖沒有跟隨永曆皇帝一同殉難的黔國公沐天波為首的南明官員逐漸開始不安分了起來,他們似乎是看出了孫可望的衰弱,原本被壓抑住的小心思開始活絡起來。
可不要以為他們對永曆皇帝和一干皇子妃嬪和朝臣的死一點反應都沒有,只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在孫可望的之下不敢表露出來,眼下孫可望雙線開戰又幾乎丟失湖南,南京朝廷的勝利幾乎只是時間問題了。
見狀,在雲南的沐天波便開始暗中與其他忠於明室的官員和將領聯絡起來,他們中只有少數人還握有兵權,而這些人也在孫可望的防範名單上,因此沐天波並不寄希望於武力推翻孫可望,他們透過各種渠道收集秦軍的情報,並送往楚軍手中。
第二百七十一章重組錦衣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