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些小輩要是想在祖宅上頭指手畫腳敲敲打打的話,還必須得請示幾位長輩,不管有沒有用,至少,得走走這個過場。
於是就在臘月初七這天,二姐特意起了個大早,穿上一身鮮亮又規矩的衣裳,拎著精挑細選出來的禮物,帶著五兒,再去車馬行僱了一輛牛車,一路晃晃悠悠地前往她們今天要去拜訪的第一站——周家莊。
要說在青陽縣內可以和彭家相提並論的詩禮之家,那便是周家了。
這周家和彭家雖然都是詩禮之家,可是兩者卻截然不同——彭家重名聲,周家重務實。
在得知彭湘蓮考中秀才的時候,彭家便讓人將他“驚才豔絕”“少年俊彥”“前途不可限量”的名聲大肆宣揚,當時整個青陽鎮的百姓也很捧場——當然囉,這個八卦的主角可是年輕英俊溫柔多金而且還才華橫溢前途無量的一位,說不得他以後就會在朝為官而且還當上封疆大吏,這麼一來原本就非常八卦的大媽大嬸兒大姑娘小媳婦兒怎麼著也得可勁兒地給給力吧——就因為這樣。老百姓們的熱烈反應同時也在彭家的這段光輝歷史上渲染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聽說那時的縣太爺都曾搖頭嘆道,餘與嘉州(彭湘蓮的表字)並行,奈何眾人只識有嘉州,不識餘也!
然而周家的情況卻和彭家大不相同。他們行事低調,作風樸實,治學嚴謹,為人踏實、不張揚,雖然在青陽鎮本地的聲名不顯,周家人走在街上也不會有什麼擲果盈車的壯觀的場面。可是在每屆的科場上都能看見周家兒郎的身影,在每次張榜的時候,也都能看見周家子弟的名字。青陽學館的夫子們,大部分也都是這同一個姓氏,最為了不起的便是,這周家的老太爺周世誠,正是整個青陽縣唯一的舉人。
在這個時候。舉人並不像後世那樣氾濫,而且還非常稀缺。這時的考試分為三級,第一級便是院試,參加院試的都是州縣內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童生,其中只有考到高等成績的才能算是“秀才”。院試過了接著便是三年一次的鄉試,在鄉試中過關的才算是“舉人”。科考到了“舉人”這一步,便是已經具備做官的資格了。
整個青州府的舉人統共也就那麼幾個,而周家這個不起眼的小家族就獨佔了這麼一個。其中的難得就可見一斑了——其實就憑這一點,周家就能甩出彭家幾丈遠了,然而周家並不屑與彭家爭這個風頭,他們篤信的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而且在周家子弟眼中,那彭家人。一個個不過盡是些跳樑小醜罷了。
而二姐今日要去拜訪的梅姑奶奶,嫁的正是這鳳毛麟角般的周舉人,而正因為這樣梅姑奶奶也算是青陽鎮獨一份兒的舉人娘子了。
家風不同,培養出的人也不同,就連這周家莊都與彭家的風格大不一樣。彭家是規規矩矩矯枉過正的四角宅子,裡面規規矩矩地種著幾棵高矮相若的萬年松,然而周家卻像是隨心所欲一般……坐在路邊與抽旱菸的耄耋老翁相談甚歡的中年文士,倒騎在耕牛上搖頭晃腦地吹著牧笛的垂髫小兒,還有那一個個在田邊勞作卻偏生氣質莊重舉止嫻雅的布衣婦人……
二姐眼前的一切,彷彿將兩種極端,完完全全地融合在了一起。這是一種世外桃花源一般寧靜歡快回歸自然的感覺,而不是彭家那種刻意模仿出來的皇家園林的感覺。
二姐深深吐出一口氣,她不斷地告訴自己,放鬆,一定要放鬆,自己這一來算是梅姑奶奶的孃家後輩,所以她千萬不能在周家失禮,她一人失禮,折的卻是梅姑奶奶的面子啊!
下了牛車,二姐和五兒便開始了一段步行的路。等到她們步行到周家大院兒的院門前,迎接她們的既不是仗勢欺人的家丁也不是瞪著倆大眼睛威風赫赫的石獅子,而是兩個俏生生水靈靈的丫鬟,皆是一身粗衣麻布,一個穿著青衣,梳著雙鬟髻,一個穿著黃衣,梳著雙丫髻。
這倆丫鬟正面帶笑容地和一行衣著貴重華麗的婦人說著話。
二姐也不急著上前,只是站在一旁偷偷地聽著她們的談話——她正覺著跟五兒這傻丫頭憋在一塊兒都快悶死了呢,嘿,正好這兒有樂子讓她樂一樂……而且在這個地方,也是她們進府的必經之路吧,況且她也不算是偷聽,咳咳,她是在光明正大地聽呢。
“周太太……真是不好意思,我們老太太這會兒不在府裡呢!你們還是請回吧。”青衣丫鬟的笑容明媚耀眼,臉頰上的小酒窩兒看上去也是格外的誘人。
“拈花姑娘,你這是什麼意思?!這都是第三次了吧!我們孃兒幾個每次誠心誠意地來拜訪貴府裡的老太太,可每次不是不在府裡,便是廟裡邊兒上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