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一種促使孩子成功的機遇;任何一種不佳素質都隱藏著一種阻礙孩子發展的危機。
唯有父母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按照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有的放矢,方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成效。
一 培養好習慣:四種有效方法
曾讀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在一起聚會,記者問其中一位獲獎的科學家:“請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這位科學家平靜地說:“在幼兒園。”
“在幼兒園?”記者感到很吃驚,但他繼續問:“在那裡,你學到了哪些重要的東西?”
“學到了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拿,東西要放整齊,做錯事要道歉……”
這位科學家的回答很出人意料,但它卻很直接地說明了一個問題:孩子小的時候是培養其好習慣的重要時期。在教育界,有這樣一個著名的公式:早期教育花1公斤的氣力=後期教育花1噸的氣力。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早期教育對於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重要性。
那麼,在家庭教育的早期,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
我們都知道,好習慣與壞習慣好像一對勢不兩立的冤家,大有“有你沒有,有我沒你”的趨勢。例如,一個孩子有不講衛生的壞習慣,那乾淨、整潔等好習慣就可能與他無緣;又如,一個孩子很誠實,那他一般不會出現撒謊、騙人等壞習慣。所以,從教育孩子方面來講,改掉孩子的壞習慣,就等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然而,對此,很多教育學家卻提出了一個更加獨出心裁的觀點:家長改掉壞習慣,就等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教育學家們認為,年齡較小的孩子有很強的模仿性,而他們的主要模仿物件就是家長,如果家長經常有意無意地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許多壞習慣,如說髒話、撒謊等,這些壞習慣很容易就會被模仿性極強的孩子學會。
一位小學低年級的教師曾對我講述了這樣一件事:
這個孩子學習很好,也很懂事,但就是愛說髒話。為此,我曾多次找這個孩子談話,但效果都很不明顯。
一次放學後,我跟這個孩子在一起聊了一會兒天,忘了時間。當我發現班上的學生都已經*時,我知道這個孩子的家長一定在外面等急了,於是便讓孩子先走,我鎖門。
當我鎖好門走出校門時,剛好聽到了這個孩子的父母因為一點小事而爭吵。他們爭吵的聲音不算大,但我仍然覺得很刺耳,因為他們的每句話中幾乎都帶著髒字。這時,我終於知道這個孩子說髒話的壞毛病一直改不掉的原因了。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極強的,家長是他們行為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在家裡,家長動不動就會口出髒話,那麼,即使老師有再強的能力,也沒有辦法使孩子改掉說髒話的壞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種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執行。也許在有些家長眼中,孩子愛說髒話這種習慣很小,但也許就是因為這樣一個小小的習慣,日後孩子就會找不到工作、失掉一個很重要的職位,或者錯失一個很大的發展良機。到那時,做家長的後悔都來不及。
習慣與性格培養中的心理學(2)
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還有很多這樣可笑的現象:家長自己說著髒話,卻要求孩子使用文明用語;家長自己經常說謊、騙人,卻要求孩子要誠實……在這種自相矛盾的教育方法中,孩子是不可能按著家長的要求去做的。即使家長的權威使他們屈服,他們也會在家長面前做一套,在家長背後又做一套。心理學家表示,家長沒有為孩子做出好的榜樣,而僅僅是使用家長的權利,強迫孩子屈服,那在家長不在場的情況下,孩子的壞行為會越來越多。
當然,由於孩子的模仿性很強,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給孩子做出的都是一些正面的榜樣,例如,使用文明語言、對人真誠、有禮貌等,在家長的薰陶下,孩子也會自覺不自覺地養成家長所具有的那些好習慣。所以,我們必須認同心理學家們的這個結論:家長改掉壞習慣,就等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當然,家長在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過程中,免不了要與孩子的一些壞習慣作鬥爭。因此,家長要想順利地戰勝孩子的那些壞習慣,僅僅是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還是不夠的,還應該掌握一些科學的方法。
方法一:多向孩子傳達積極的資訊——正強化法
一個9歲的小女孩,學習很認真,但無論怎麼學,她的數學成績還是不理想。一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