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百二十八章 扛上了(三)

間明爭暗鬥的時候甚至有人還會在心裡預設自己成為領導政治鬥爭犧牲品的觀念。”

挽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現實生活中,倘若問某人,“你覺得自己強大嗎?”大多數人都會說,“我還不夠強大,我希望自己有一天會強大起來。”

錯!錯誤至極!

一生都圈養在棉花堡中的牲畜絕不會受傷,只能留待把它們的皮毛製成貴人的衣裘,先入為主自認命運從不掌控在自己手中,任人宰割勢在必然!

內心強大的人會勇敢主動和命運廝殺,上戰場之前心裡必定要做好受傷的準備,強大和弱小的本質差別在於你是否懼怕受傷!

對於內心強大的人來說,受傷不是羞辱,而是勳章,強大也會受傷,只不過修復的能力比較強,速度比較快,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重上戰場。

我們每個人孜孜以求的強大,以為遠在天邊的強大,以為要靠什麼人賜予或是相助才能達到的境界,其實真真實實原駐自己身上。

你強則命自強!你弱則任人宰割!

官場文化很大一部分是酒場文化,除了開國的一代之外,二代、三代、四代都是酒場高手。

有人說,省部級幹部是高幹生出來的,市廳級幹部是花錢買出來的,鄉鎮幹部是喝酒喝出來的。其實只對了一部分,整個官場都是喝出來的,差別就是鄉鎮幹部喝稍微差一點的酒,而高階幹部喝高檔酒而已。

許世友將軍是河南人,他是勸酒的典範,你說不會喝,他說你是怕老婆;你說有病,他說你是怕死。

1979年中越自衛反擊戰時,他是司令,開戰前還須選個副司令,這時他想起了時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的劉昌毅。

劉被請到後,誰也沒見許司令詢問劉副司令員的身體狀況,更沒見他們討論與戰爭有關的話題,只聽到他讓備酒。喝掉三瓶茅臺後,許問劉:“還敢開瓶嗎?”劉豪氣沖天地說:“天下沒有會喝不會喝的事,只有敢喝不敢喝的人,九死一生的人,死都不怕還怕喝酒?許司令喝到哪我就陪到哪!”

這場酒喝罷,許世友睡了一天,劉昌毅醉了兩天。許世友感動地說:“真是一條好漢,不怕死。副司令就是他了!”從此留下了“喝酒選將”的佳話。

中國酒文化的起源中,酒仙劉伶在其《酒經》中,將釀酒歷史追溯到夏朝,其實還可往遠推算。

據《史記·夏本記》記述:帝中康時,守四時的羲氏、和氏就有飲酒的嗜好。而其祖先是帝堯時派去定四時的,歷經五帝近百年時間。由此推斷,釀酒業產生於這個時期,發源於中原,逐漸發展到四夷,而到周朝初期,釀酒技術完全成熟,並已形成分類。

《詩經·風·七月》記載:“六月食鬱及,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伐木》曰:“伐木於阪、釃酒有衍。”《詩經通論》認為:“醉以酒,飽以德。飲其酒而醉;受其恩德至多,又如飽餐後之滿足。《詩集傳》:“是以既醉既飽,而福祿之來,反覆而不厭也。”

古代還有一種特殊的飲酒方式:除夕時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中,正月初一取出,全家人朝南方飲酒,寓意春風送暖到人間,預祝一年的好運氣。飲酒的順序自少至老,幼的先喝,年齡最長後喝。

顧況詩證:“手把屠蘇讓少年。”蘇軾詩曰:“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王安石詩亦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例舉了這麼多,主要是想要表達一種觀點:

中國酒文化從古代至今,已經在人民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與廣大老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 在華夏文明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某一特定歷史階段執政者想要用一刀切強制手段頒佈“禁酒令”顯然是不現實的,流傳幾千年的民俗傳統就憑一紙“禁酒令”就能徹底銷聲匿跡?

尤其是在中國自古以來崇尚禮尚往來的人情社會里,絕不可能!

酒也的確給人帶來諸多益處和無窮樂趣。它能活血化淤,強筋健體;高興時,它能助興;膽怯時,它能壯膽;憂傷時,它能解愁;疲倦時,它能提神;思滯時,它能開竅。它在交友、融通感情方面的作用更是大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