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後。 E國某地楚戈爾訓練場。 一架米171直升機掠過天空。 坐在機艙內的G戰區聯參部作戰局局長李正低頭俯瞰著地面的部隊,一輛輛裝甲車和坦克已經在大平原上展開,一個個綠色的軍用帳篷堆成了臨時的營區和駐地。 E國的國旗肉眼可見,正在秋風中獵獵飄揚。 楚戈爾訓練場隸屬於E國東部軍區,位於後貝加爾邊疆區赤塔市南250公里,緊鄰曼坦克山,因距楚戈爾居民點9公里而得名。 該訓練場總面積768平方公里,可透過公路和鐵路機動到達。 作為俄東部軍區規模最大的跨軍種綜合訓練場,楚戈爾訓練場主要用於開展空地聯合訓練,E軍每年都要在這裡舉行數十場不同規模的演習。 這次TE聯合演習雲集楚戈爾的E方參演兵力約2.5萬人,武器裝備7000多臺,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約250架;而我方參演兵力約3200人,各型裝備車輛1000餘臺,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30架,可謂是盛況空前。 本來參加演習的是B軍區的部隊,和李正所在的G軍區無關。 但是總部組織了各戰區作戰局的局長過來這裡進行演習觀摩,畢竟這次聯合演習不光規模大,而且雙方指揮機構共同完成聯合作戰籌劃、組織作戰協同、指揮部隊行動等演習任務,跨兵種、跨國界,從第一批投送兵力到演習開始再到最後的沙場閱兵,整個過程非常考驗綜合協調和組織能力。 G戰區將李正派出去,也是想讓他獲得更多的經驗。 這一年,李正的工作相當出色。 在整個作戰局裡,不少人比他年齡大、資歷深,從一開始的磨合到最後整個局的工作都能得心應手,李正是忙得腳後跟打屁股,忙得跟陀螺似的。 剛上任三個月就遇到了一次與海軍的聯合演習,李正按上級的命令從組織到方案制定,再到最後戰術制定,都獲得了頂頭上司嚴肅的肯定。 因此,一個月前,他已經順利把局長前面的代字去掉,順理成章成了正職。 “各位,首先我要感謝T國同行的協助和配合,今天的演習完成非常成功,我們的主力部隊成功突破了模擬敵軍的防線,向前突破了足足三十公里……” 機艙裡,負責陪同幾位戰區作戰局長視察第二天演習成果的東方軍區某集團J長波波夫一臉自豪地指著地面上正在建立新的出發陣地和臨時防線的E軍部隊說:“這說明,我們的合成化改革是非常成功的,營級戰鬥群這種作戰單位火力猛、機動性強的優點獲得了極致的發揮……” 他口中提到的“營級戰鬥群”簡稱BTG,這是在不到十年前E軍開展的一項軍事改革的成果。 近些年來,藍軍最強的三支軍隊實際上都在努力進行改革以適應新時代的作戰需求。 兔家和鷹家採取的師改旅路線,走的是高度資訊化、合成化以及扁平化指揮的路線。 而大毛家因為08年的E格衝突以及之前的兩次CC戰爭,深感傳統軍隊編制體制無法適應現代戰爭,也雄心勃勃地想要進行軍事改革。 但E軍因為歷史和現實問題存在專業人員缺編嚴重、資訊化水平低等弱點,使E軍又難以效法鷹家和兔家的“師改旅”道路。 最終E軍根據實際情況以及歷次區域性衝突中的經驗教訓,推出了“營級戰鬥群”這個特殊的合成作戰編制。 通常“營級戰鬥群”總兵力約為1200人,100%為合同兵制,下轄10多個連級單位,比西方標準陸軍營的兵力超出30%以上,但又少於團級單位。 簡單來說,“營級戰鬥群”就是基於E軍高素質士官人數不足的現實,以1個機械化步兵營為核心,加強1個自行火炮營、1個火箭炮連、1個坦克連,再加上偵察、防空、電子、後勤、通訊等單位。 實質上就是以全旅的作戰力量保障一個營,儘量將高素質人才集中使用,以形成拳頭突擊力量。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BTG營級戰鬥群的火力相當猛,裝甲化程度高,加上是營級編制,提高了機動性的同時又能削減師級部隊龐大的後勤保障之類的人員,節省了不少開支。 在波波夫看來,這次演習檢驗了BTG的戰鬥力,感覺很是滿意,所以忍不住在我方同行面前秀了一把自豪。 這次飛行是趁著演習暫停的時機對地面整個戰場態勢進行一個直觀的視察,讓大家都能看到整個演習場實際的作戰情況如何。 作為這次聯合演習方,實際上這邊派出的兵力並不多,只有兩個合成營外加支援保障部隊、空軍部隊和直升機大隊等。 這幾年T國的裝備飛速發展,無論從裝甲武器或者是資訊化、電子化等等方面都已經不是大毛家能比擬的了,往往T國去參加演習很多時候除了與外軍磨合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從昔日老大哥身上獲取一些實戰的經驗,這些是T國最需要的。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