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廣播。 少尉王海洋說:「都做做準備吧,晚上別暈船了。」 李正問道:「咱們身體素質這麼好,不至於吧?又不是第一次出海了。」 王海洋說:「那可不是這麼說,暈船這東西再老的老兵都會遇到,出航需要一個適應期,不暈是你厲害,暈也不丟人。」 對於王海洋的謹慎,李正很是好奇。 在陸特那麼多年了,也在海特學習快半年了,隨隊出海也出過,雖然都是近海,但從未試過有暈船的現象出現。 作為一名精英特種兵,李正是不相信自己會暈船的。 暈船? 啥玩意嘛! 怎麼可能! 不說別的,陸特也有抗暈眩訓練。 都是千錘百煉敲打出來的,再怎麼著也不能暈船不是? 可事實上大自然很快給了李正一個教訓。 暈船這東西很是奇怪,並不是說你經過高強度訓練你就不會暈,就像高原反應也不是你身體好就一定不會出高反一個道理。 暈船多多少少有些邪性,很多遠洋老船員都會暈船,今天不暈不代表你明天不暈,現在不暈不代表以後不暈,只是暈了之後如果身體足夠強悍會很快恢復。 差別僅此而已。 到了晚上八點多,船進入了熱帶風暴區。 由於還在自己國家的海域內,所以特戰隊員們不需要到現艙外進行警戒值班。 此時船上的其他海軍水兵都很忙碌,最百無聊賴的就數這幫子狙擊組的人了。 船開始搖晃的時候,魏胖子還在那裡吹水,繼續吹噓當年自己海釣時候的經歷。 廣播裡偶爾有各種資訊傳來。 大家透過廣播得知了現在所在的海域風浪已經達到了7級,艦長派了人過來問大家是否適應。 好歹是特種兵,誰敢說自己不適應? 都說沒問題,沒毛病,一點事都沒,小意思啦! 過來詢問情況的軍官笑眯眯地來,又笑眯眯地走,在搖晃的船上如履平地,讓李正不得不佩服。 這就是經驗。 特殊行動人家單兵不如你,但說到在船上的適應能力,人家還真比自己強,這一點得服。 李正好奇地問王海洋,說這種風浪在遠航裡來講算不算大? 王海洋輕描淡寫地說:「一般般吧,沒啥大不了的!」 所謂無風不起浪,10級風在風力等級對照表中能產生約9米的海浪,而11級風則能產生11米的巨浪,12級颱風最大風浪為14米,也就是說10米浪的海況略高於10級風。 軍艦屬於全海域、全環境作戰的水面艦艇,因此其抗風浪能力相對於普通商船而言,要求更為苛刻,風浪對於艦體強度、抗沉性、穩定性都是一大考驗。 我國對於艦艇的抗風浪能力分為5個等級,其中一級可以承受12級風,而二級可以承受11級風。 除卻後勤補給船隻之外,一線作戰艦艇通常以排水量進行等級劃分,其中1000到2500級小型護衛艦為2級。 也就是說連056型護衛艦這種小噸位艦艇都可以承受11級風和9米左右的海浪。 而2500噸級以上艦艇則為最高的一級,也就是說054a護衛艦以上的驅護艦都擁有12級颱風和11米以上浪濤下航行的能力。 而052系列驅逐艦排水量普遍在5000噸以上,055大驅的排水量更是超過1萬噸,應付10米以上的風浪自然也不在話下。 如果是航母,大船可以在14超強颱風和15米以上巨浪中安全航行沒有任何問題。 那麼軍艦是如何保證在大風大浪中航行而不被吹翻或者被浪打翻的呢?主要有三點原因: 首先外形設計。船舶之所以不沉,就是因為浮力大於重力,因此要提高抗風浪能力,如果在航行中,船舶進水過多,就會造成自身重力過大,最後吃水線變深,產生傾覆甚至沉沒風險。目前主流的軍艦都是採用全封閉式設計,並且甲板採用拱形設計,在船體四周還設計有多個流水孔,能夠最大限度的減少在風浪中的進水現象。 其次是壓水艙。不倒翁大家都知道,無論從哪個方向用力,它都不會倒,而它的核心就是因為重心低,所以為了保證能夠在巨浪中保持重心而不至於傾覆,軍艦也將重心設計在偏向底部的位置,這就是傳說中的壓載水艙,壓載水艙在降低船舶重心的同時能夠極大的增加軍艦在姿態偏轉時的修正力道,因此軍艦即使在艦體傾斜達到45度的時候仍舊能夠保持不傾覆,靠的就是壓載水艙的作用。 最後是減搖鰭。對付正面襲擊的波浪,軍艦可以利用自己的v型舷首劈波斬浪,但是對於橫向的波峰而言,就對軍艦的穩定構成了巨大的安全隱患,有時候壓載水艙的偏轉力度已經不足以修正軍艦的整體姿態,這時候就需要用上減搖鰭。減搖鰭是透過魚類的腹鰭得到靈感而形成的仿生學產品,它一般被安裝在船舷兩側舭部(船底與舷側的結合部),在波浪拍打減搖鰭時,能夠產生一個與船體運動方向相反的偏轉力矩,從而減少船體的搖晃。 所以,7級的海浪對於054a來說還真如王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