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球在起飛兩個小時後,上升到米高空。 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進入這個高度,意味著暫時的安全。 剩下的時間裡,只要負責操控的兩名軍官能夠在控制好這平流層浮空器,藉助高度的優勢在48小時內到達宮島附近,那就是成功。 其實,對於操控這個巨大的浮空器的兩名軍官來講,要在沒有北斗制導的情況下準確飛躍兩千多公里到達宮島附近海域,那也是一項艱難的任務。 好在飛行器對導航的精度相對沒有彈道導彈那麼高,只要大致飛到宮島附近海域即可。 而所有隊員將會在距離宮島大約200公里的上空跳出艙外,利用特質的降落傘的滑翔原理在空中至少飛行150公里甚至更遠。 按照制定的作戰計劃,最好是在宮島附近30公里範圍內的海上入水。 每一名隊員身上除了增壓服外,還有一個裝備包,武器包上固定著一個救生包。 這些都是203部隊在設計這套高空平流層投送偵察分隊戰術進行摸索時候定製的。 這種傘具相比起一般的翼傘和普通圓傘都要大,畢竟裝備包一個就有一百多斤,一個救生包也二十多斤,因為要用到水下小型推進器,這就意味著每個人全部負重加起來有兩百多斤,因此他們需要的傘具比一般的傘具大一倍,而且不能採用雙傘或者多傘模式,與此同時,傘具還要兼具不錯的滑翔效能。 所幸的是,作為海軍特種部隊成員的魏胖子等人都受過海上傘降訓練,按照以往的慣例,在入水前必須人傘分離。 而在這次行動中,入水前不光要人傘分離,還要和裝具進行分離。 裝備包、救生包、人員三者要在距離水面大約5米的地方脫離,在入水後,因為隊員身上都穿著沉重的增壓服,這玩意能在高空中讓隊員們保命,可一旦下海,那就是致命的累贅。 每個人都需要在最快的速度找到快速解脫扣,一共有三個扣,開完之後拉動一根繩索,可以讓增壓服快速分離脫落。 人和增壓服分離後,裝備包和救生包都會在附近,隊員要用最快速度首先找到那個救生包,開啟後會變成一個類似充氣艇一樣的浮具。 之後再找到裝備包。 裝備包也有獨特的設計,在落水的時候會自動往包外的氣囊裡充氣,讓整個包浮在水面上。 隊員上了裝備包後將其拖到充氣艇旁,自己要爬上去,把裝備取出並完成單兵攜帶,之後就是透過IR裝置尋找到自己附近的隊友。 在完成集結後,隊員需要馬上毀掉充氣艇讓其沉入大海深處,以免被衝到宮島岸邊被駐紮在那裡的藍軍士兵發現蹤跡。 做完這一切,由魏胖子和老岑對宮島作最後的方位確定,之後兩人一組一個推進器,滲透宮島並登島進行偵察和引導。 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 魏胖子聽老岑說的時候也覺得很簡單。 可細細一想,事情就顯得不對勁起來。 而且額頭上也冒出了冷汗。 所有的流程裡只要有一個環節出一丁點差錯,意味著要麼人死,要麼任務失敗。 比如,人和裝備以及傘具分離不及時,會造成人可能會砸在裝備上直接砸死自己。 或者說,增壓服如果分離不及時,那套沉重的東西浸了水,管你是什麼海軍特種部隊隊員,都沒辦法在水裡上浮,直接就沉入海底餵魚。 這個過程很短,就是短短几秒鐘,能分離就活,不能脫掉就是死! 個人的細節且不說。 就說人落進水裡,裝備也成功分離了,那麼接下來還是一大堆考驗,同樣錯一步滿盤皆輸。 比如,因為沒有北斗導航了,所以只能靠人工定位,或者依靠星光定位來分辨宮島的位置。 在沒有導航的茫茫大海上,怎麼確定空投的地點接近了宮島?落入海里之後如何確定宮島在什麼方向?四周都是水,都是一樣的景物,海洋最容易讓人迷失掉方向。 要做到萬無一失,首先是要透過浮空器在米高度上的高度優勢來獲得宮島的準確位置。 這是兩名操控員的事情。 他們會透過偵察器材在高空找到宮島的位置,並做出自己和宮島之間的所在位置標記,然後在指定位置將隊員空投下去。 隊員空投到海面上後,根據之前標定的大致方位做好路線規劃和判斷,然後透過星光定位法找準方位,利用指北針進行手工方位角定位,最終使用潛航器到達宮島。 其實,除了這些原始的定位手法之外,其實還可以透過和浮空器之間的通訊進行電波定位,透過判定浮空器的位置計算出宮島的位置。 但這次行動在各小組進入引導位置之前,在紅方確定發起導彈攻擊之前,是一定要全程保持無線電靜默的,宮島這種規模的基地,一定會有偵測網路存在。 何況藍方在宮島附近海域上部署的各種作戰艦隻、電子偵察船、電子偵察機等,一旦行動小組開啟無線電和後方紅方行動指揮部取得聯絡,都很有可能被對方偵測到異常電波,最終導致暴露行蹤。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