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最新的各地風土人情。什麼地方有什麼山、什麼水,有哪些特產,百姓靠什麼生活。家裡一年能有多少收入,街上的糧食、蔬菜、布匹是什麼價格等等。這些事情,太女殿下都很想知道。但太女不可出宮逗留民間,也不可能走遍天下山水。故而,殿下在午門外廣場設定一個銅匭。歡迎大家將自己知道的風土人情寫下來,投進銅匭。這樣,太女殿下就可於晚間細細研讀。瞭解夏朝各地民風民俗。
牆的兩面擠了滿滿的人,裡三層外三層。外圈的人一個勁的想往裡鑽,內裡的識字者,大聲一遍又一遍的義務朗讀。嗓子都快說啞了。
告示上還說了,銅匭並不是每天都放置的。每月每旬的第二日,會在廣場旋轉。要投稿的人,需記好了時間,按時來投。
銅匭的一續訊息在第一時間傳至各個有心人的耳朵裡。
內閣首輔方敬聽到手的彙報後,吃了一驚:“風土人情?你確定?”
那人道:“屬下派了好幾個家人去瞧的,他們分別背誦了幾段,屬下已經整合抄好了,請大人過目。”他從懷中取出一張紙,遞給方敬。方敬快速的瀏覽了一遍,然後遞給了一邊的董學成。
“後生可畏啊!”他感嘆道,“真真是後生可畏。”
董學成也快速看完了告示,笑道:“敬公,看來你我都小看殿下了。”
方敬“哼”了一聲:“是小看她了,小小年紀,竟能如此沉的住氣。又知道從細微處入手。最妙的就是先前那兩次的懸賞開鎖。真真是把什麼都算計到了。”
董學成笑道:“敬公,可以料想。殿下輔政之日,你我不必擔心她不通庶務了。”
方敬道:“精通庶務,你我要擔心就更多了。唉!也不知那銅匭裡都會有些什麼?”
內閣這邊風平浪靜,順天府那裡,賈文泰卻幾欲中暑暈厥。他的桌前堆滿堆滿了帖子,門客師爺還在不斷的向他彙報:“大人,永奉候送來帖子,邀您下衙後去掬水樓坐坐。”“大人,茂國公府派了管事送來帖子,邀您去百花坊喝酒。”“大人,禮部黃大人派了家人來說,您最近好久沒去木狐棋社了……”
“行了!”賈文泰大喝一聲,“都別唸了。找我也沒用,我哪兒知道會有這麼一出啊!”
師爺放下手中的帖子,嘆道:“大人,您那時給他們漏了口風。如今不給個說法,光躲著只怕是不行的。”
賈文泰擦了一把臉上的汗,悶悶的道:“我就知道凡事只要牽扯上那個太女,我就沒好日子過!”他憤憤不平,“怎麼會不是舉報密函呢?這麼機密的銅匭,天下又只有她一個人能開啟,明明就是為舉報密函設定的嘛!怎麼搞成風土人情了?想知道風土人情,用的著這麼大張旗鼓嗎!”
師爺低頭不語,心說,誰讓你那麼急的把銅匭是用來收集舉報密函的訊息放風給那些人的。現在偷雞不成反蝕米了吧。
賈文泰恨不得衝到葉明淨身邊去大喊,提醒她銅匭可以收集舉報密函。他把扇子扇的“啪啪”作響:“你說,全京城的人都知道那廣場上的事是由我和太女一起籌辦的。我說我不知道她想幹什麼?有誰能信?那些來打探訊息的,哪個我惹得起?再說,她那個懸賞開銅匭的架勢,想個幾天也就知道是為了昭告天下人,這銅匭裡的信函只有她一人能查閱。十分機密。這分明就是搞舉報的。我即使不說,那些人難道就猜不出來嗎?我說了,也不過是做個順水人情。橫豎一個月的時間後,她也要公佈的。”
那師爺道:“可現在那銅匭的用處和您透的風不一樣了。那些大人們,只怕會以為您和太女合起來欺騙他們。您還是得澄清才是啊。”
賈文泰悻悻的甩掉擦汗的布巾:“解釋,只能去解釋了。”
正文第八十四章銅匭的作用(中)
夏日的白天十分漫長。銅匭於下晚十分抬進東宮後,天色依然明亮。
由於承慶帝和薛皇后都去西苑避暑了,後宮中顯得比往常要安靜許多。今日是第一次銅匭啟用的日子。葉明淨特意早早的留守東宮,等待第一次信件的揭曉。
銅匭抬進書房後,所有人都被清場。只有計都陪在一邊。葉明淨從衣領內找出鑰匙,對著
銅匭鎖孔左旋右旋,又是對圖案又是轉密碼,好半天后才把銅匭開啟。
銅匭裡靜靜的躺著十來封信件。
計都手上裹了薄薄的獸皮手套將其取出,注意拆開檢查,點頭道:“都沒有問題。”然後一一放置桌上。
葉明淨一封封的閱讀。這十來封信大部分都是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