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6部分

。”然後關切地問他,“你怎麼這時候才回來?”

“之後皇上在慈寧宮侍疾,我們也在一旁服侍。皇后娘娘來後,福成公主在慈寧宮陪著皇后娘娘,我們跟著皇上去了乾清宮。皇上賞了夜宵。因宮裡已下了匙,我們就在值房歇了一晚。第二天早上皇上又讓內侍傳我和士錚到乾清宮說話。我們一直等到皇上下早朝,說了會話才回來。”

太夫人神色一正:“皇上都說了些什麼?”

“也沒說什麼。”徐令宜含蓄地道,“皇上只說自己奉養太后多年,百年之後縱不能諡‘仁’,怎麼也得諡個‘孝’字吧!”

這也就是皇上一直對太后敬重有加,對建寧侯、昌壽伯多有忍讓的原因吧!

十一娘思忖著。

不管當年發生了些什麼,在世人眼裡,太后對皇上有知遇之恩。如果當年不是太后從中周旋,先帝也不會將皇上立為太子。如今,太后年事漸高,又正在病中,正如一百步已經走到了九十九歲,皇上肯定不想因小失大,在最後的關頭讓太后出什麼意外,背上那“不孝”之名。

太夫人聽著神色一鬆:“既然不願意下聖旨而用了懿旨,又說出這樣一番話來。我也就安心了!”

皇上的意思很明顯。只要太后在一日,有些事就要顧著點。相反的,如果太后不在了……

看來,按現在的情形,只要太后在一日,這楊氏就要敬一日。

可有句俚語卻說,“彎彎扁擔牢”。太后病了大半年了,就連福成公主在奉先殿的那番話都只讓她“有驚無險”,誰又敢斷言太后不會“人逢喜事精神爽”,拖個三年五年的呢!

十一娘在心裡腹誹著。索性直接問太夫人:“娘,您看這納妾的儀式該怎麼辦才算妥當呢?”

“怎麼辦!”太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