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子鳴不知道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確,但有一點可以證明自己的推測,自己和這個空間是獨立存在的,不管自己是不是迷宮中的小白鼠,設計者並沒有想把自己真正的困死在這裡,多彩果和七彩魚就是最好的證明。
迷宮的設計者不可能一點線索都不留下來,可是線索在那裡呢?
老師出題不是想難道學生,總會有一些提示。老闆讓員工幹活,也不會超出員工的能力範圍,否則有什麼意義呢?迷宮的設計者應該也是一樣,如果迷宮根本無法破解,它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就算是無法解開的所羅門結,不是也被亞歷山大給用劍劈開了嗎?
應該有答案,而且一定有線索,只是被自己忽視了,到底是什麼線索,線索又在什麼地方?
一旦魯子鳴開始思考問題便會變得異常的執著,這也許是學理科人的通病,不把問題搞清楚絕對不會罷手,不管是鑽牛角尖也好,是另闢蹊徑也罷,目的只有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就是不解開問題睡不著覺。
迷宮為什麼會選擇自己,而不是別人,他現在根本就不關心,也沒有辦法去關心,因為他現在就在迷宮裡,只有走出迷宮,這個問題才能真正的解開。
迷宮為什麼設計成五乘五的獨立空間,為什麼不是三乘三,或者七乘七其他的規則。
迷宮的空間為什麼要設計成這麼大,小一點不是也能困住自己。
一個個念頭從腦海裡湧出,然後被一個個否定,接著又有奇怪的念頭出現,然後再否定,再出現、再否定,無窮無盡不知道想了多久,自己好像總是在一個謎團裡打轉,始終無法跳出謎團去觀察、去思考。
時間一點一點的流失,在沒有日月星辰變換的空間裡,不知道現在是白晝還是黑夜,他只能依靠本能和手錶上指示的時間機械的度過每一天。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他機械而固執的在他認為的白天裡,一遍又一遍的穿過那些看不見的境壁,然後在設定的傍晚時候返回中間的空間。然後無比執著的研究白天走過的路線,希望從中發現一些線索,哪怕一點細微的差別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他已經記不得自己跑了多少的路,直接的後果就是他的腿變粗了,好像一個每天堅持鍛鍊的人,身體的素質在悄悄的發生著一些看不見,卻可以感覺到的變化。
最明顯的就是他的食量在不斷的增加中,一開始他每天只能吃兩條魚,到後來變成了三條、四條,最後深潭中的七條魚根本不夠他吃,好在樹上還有很多的多彩果可以充飢。並不是所有的多彩果都好吃,開始他只吃紅色的多彩果,因為它是甜的,到後來他開始吃青色帶著酸味的多彩果,最後他不得不開始吃黑色苦澀的多彩果。
他不明白大樹上為什麼會有不同味道的多彩果,難道不能只長紅色的多彩果嗎?酸甜苦辣鹹,難道是讓他品嚐人生的味道,還是另外有其他的原因。他不知道,但是他能感覺到迷宮的設計者是有原因的,至少自己在吃了那些多彩果後,身體沒有感覺不適,反而有一種發自身體的渴望,他把這種反應,歸結於身體對各種元素的需求。
什麼東西在長時間食用後,都會產生一種牴觸的心裡,魯子鳴當然也不會例外。
一開始他還吃的津津有味,可是慢慢的便發現自己已經無法下嚥了,可是為了活下去,只能閉著眼睛,心裡把口中的食物想成其他的味道強壓下去,再後來他發現自己已經不是在吃,而是在吞嚥這些食物,因為他已經開始麻木了。
一直以來,魯子鳴都認為自己不會挑食,不說什麼都能吃,至少他從來不會排斥食物,不管是難嚥乾澀的饅頭,還是冷冰冰沒有味道的飯菜,只要是吃的,他從來就沒有拒絕過,在心志上早已堅若磐石的他,孤獨與寂寞他都嘗試過,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這一次,他錯了,大錯特錯,而且錯的離譜。世間裡最難熬的不是每天吃一成不變的食物,而是自己那顆空虛寂寞看不見希望的心。
他從來沒有一個人在孤獨寂寞中度過如此長的時間,而且幾乎看不見盡頭,沒有希望,沒有未來,幽閉的空間裡聽不見一點聲音,如同死氣沉沉的千年古墓,而古墓中的那個活死人就是自己。
這時候,他在煎熬、在掙扎、在抗爭,心靈在承受的巨大的壓力,他度過了空虛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彷徨期,剛進入陌生的空間,除了害怕就是求生的*,螻蟻尚且貪生何況是魯子鳴,他不怕死,但是不明不白的死去,身邊沒有一個熟悉的人,他不甘心,他選擇了與迷宮抗爭下去,依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