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駐營時,特命隨軍炊廚製作此菜,此後就在當地流傳下來。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油煎毛豆腐便成了御膳房必備佳餚。現今起名為“虎皮毛豆腐”,成為享譽世界的名菜。

淮安王與八公山豆腐(圖)

安徽傳統名食,歷史悠久。中國是豆腐的故鄉,而八公山則是豆腐的創制地。相傳在2000多年前,漢淮安王劉安封藩壽春(今壽縣),為求長生不老藥,在八公山下用八公山泉水煉丹,結果仙丹沒煉出來,卻在無意中發明了豆腐——於是,天下人就多了一種可以烹製無數美味的原料。不過,八公山豆腐之所以有名,不是因為劉安,而是因為這裡的泉水清冽甘甜,富含無機鹽,加之當地人加工豆腐的工藝,致使這裡的豆腐美名傳天下。因此,凡來壽縣者無不以一品八公山豆腐為快事。

歙縣名食黃豆肉保(圖)

此菜為歙縣傳統名食,早在清代已聞名於世。最初原是市井小吃,用麵粉做皮,以黃豆粉和肉末等制餡心,做成烤餅。相傳清乾隆下江南來到歙縣,買過此餅品嚐,十分高興,即將其印章送給賣餅人。制餅人一看送他印章的是當今皇帝,靈機一動,即用磚製成圖章樣,壓在餅坯上再烤制,以示皇帝吃過他制的餅。自此以後,他的黃豆肉保便聞名遠近,成了當地名食。

周世宗與大救駕(圖)

此菜為安徽傳統名點,一些高檔宴席上往往也上此點。傳說在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親征淮南,大將趙匡胤率大兵圍攻南唐壽州(今安徽壽縣)。壽州守將劉仁瞻率軍拼死抵抗,雙方苦戰幾個月,直到劉病倒,出了內奸,壽州方落入後周手中。趙匡胤進了壽州城也積勞成疾,飲食難進。這時廚師用豬油、麵粉、白糖、果仁等為其精製了一種小點心,趙食後食慾大振,很快恢復體力,對廚師大為犒賞。後來陳橋兵變,趙奪得大權當了皇帝,仍念念不忘壽州大戰後所吃點心。他對大臣們說,幸虧壽州點心救了他的命,使他方有今日的黃袍加身。於是此點被稱為“大救駕”。後來,此點便一直流傳下來,成為安徽一道名食。

廣東:粵菜美味甲天下(圖)

廣東位於我國大陸東南部,地跨亞熱帶,背山面海,動植物資源豐富,海產繁多。廣州,自古以來即為我國南方的對外貿易中心,故天下之食貨,廣東幾盡有之。這一切均為粵菜的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物質條件。

廣東人尤喜食海鮮。廣州菜的最主要特色是用料廣泛,選料精細,烹飪技法多而善於變化,注重火候;菜餚清、鮮、嫩,力求保持原汁原味;菜點品種繁多,令人數不勝數。

廣東菜主要以潮州菜和東江菜兩大風味菜組成。潮州菜的突出特點是擅長烹製海鮮、素餚和甜品類菜餚;菜餚講究刀功,注重造型,口味清純,上席時醬碟作料多。如“生菜龍蝦”、“豆醬雞”、“燒雁鵝”等菜餚,均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東江菜的主要特點是菜餚多以蔬菜和畜禽為原料,主料突出,造型古樸,量大酥爛,口味濃香偏鹹。故有“無雞不清,無鴨不香,無肉不鮮,無肘不濃”之說。常用烹調技法有燉、煲、揭、釀等,其中尤以砂鍋菜最有地方特色。

共處一盤的龍虎鬥(圖)

龍乃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四神獸之首,又是能夠施雲布雨、統領大海的天神;虎乃山中的百獸之王,地上的走獸無不對它俯首帖耳。有個成語叫做龍爭虎鬥,就是說龍虎相遇必有一斗。這不單純是人們的想像,在上古時代龍和虎之間確實有過異常激烈的爭鬥——黃帝蚩尤之戰,當時黃帝一族的圖騰為虎,蚩尤一族的圖騰為龍,經過激烈的戰鬥,黃帝最終將蚩尤殺死。戰鬥以虎獲得勝利告終。但黃帝為了使蚩尤的族人徹底歸順,團結所有部落,便將圖騰改虎為龍。從此中華民族便成為龍的傳人。

中國成語裡有不少是關於龍虎的,如龍騰虎躍、龍跳虎臥、虎嘯龍吟、龍行虎步、龍化虎變,這幾個詞無不描摹了龍和虎的動態,活潑有力,充滿生機,說明在人們眼裡龍、虎是生命力的象徵,對人有激勵鼓舞的作用。還有一個詞叫龍幡虎纛,指的是統領軍隊的元帥的旗幟。在兩軍對陣的時候,兩軍的統帥就是用繪有龍和虎的旗幟來號召士兵,或者說是龍和虎在帶領大家衝鋒陷陣。

究竟誰將獲得勝利,龍還是虎?在戰場上並不能得出答案。那麼是不是在別的地方可以一見分曉呢?聰明的廣東人想了一個好辦法,他們把永恆的龍虎之爭搬到了餐桌上,讓龍虎離開它們的老巢,在沒有幫手的情況下,一對一地賭輸贏。因為地方小,龍虎只好使出縮身法,化作了蛇和貓。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