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一八章 口紅

無論外界是如何的紛紛擾擾,《阿凡達》的拍攝都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仍在穩步的提速,按部就班地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往前走。

一幫演員被這樣子的拍攝磨到沒有了絲毫的脾氣。

不過這樣子的日復一日的來回磨礪新技術,卻反倒讓原本對這項技術信心有限的孫玉婷,開始越發的來了興趣。

當然,再感興趣,她現在也只是個學徒。

因為對於3D拍攝的技術也好,還是動態捕捉技術的掌握也好,雖然技術很容易掌握,也很容易熟練起來,但因為新技術而帶來的新的藝術,一時之間,卻並不是那麼容易就得到精髓的。

普通的2D攝影機,乃至於照相機,其實原理基本相同,關於這一塊兒的攝影技術,包括光的運用,包括角度的掌握,等等,這都是前輩們鑽研了幾十上百年的,順天電影學院作為殿堂級學府,內部的老師們藏龍臥虎,教出來的學生,當然都是很有幾把刷子的,孫玉婷也好,還是傅學隆也罷,包括李謙,都是同一級的學生,但哪怕是孫玉婷這個導演系的學生,也是系統學習過攝影的,水準當然都不差,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三人都堪稱傑出。

但3D攝影,卻已經是另外一個概念了。

新的技術,總是會帶來新的使用規則,新的使用規則,則會衍生出新的藝術。

同樣的一個鏡頭,2D拍攝時的角度、用光,以及為了觀眾們的視覺享受考慮所掌握的攝影景深,與3D拍攝時的講究,完全可以用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來總結——一個鏡頭,2D拍過去,挺好的,但如果3D時還是那個角度、那個補光,拍出來就烏漆嘛黑的,3D效果極差。

其實說白了,這就是後世很多的所謂3D,也沒少砸錢,但拍出來的3D效果卻很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了——新技術有了,但不代表你就能拿過來就用,更不會拿過來就用的很好。

這都是需要一點點調整,一點點總結,一點點掌握的。

雖然大家都是新手,在3D攝影技術面前,誰也不比誰經驗更多,但是很明顯,出於一個天才攝影師對於成像的敏感,傅學隆是唯一一個能始終緊跟李謙的要求的,甚至每每能提出新的拍攝方案,讓李謙拍案叫絕!

所以,他倆是整個3D拍攝團隊走在最前面的兩個人,孫玉婷別管再怎麼不服氣,在這個劇組裡都得承認,自己只能算是第二序列。

於是,最近她沒少找機會修理傅胖子。

胖子雖然還是笑嘻嘻的,但也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其實他全然不明白,根本原因只是他的敏銳和天才,讓孫玉婷破天荒地生出了一種“自己已經掉隊”的感覺。

要知道,論天才,她可向來都是以“李謙第一老孃第二”自居的。

不過還好,當時間進入六月份,開拍已經近三個月的《阿凡達》劇組,在李謙的帶領下,已經開始初窺堂徑,而隨著經驗的積累,孫玉婷與傅學隆之間那本就不多的一點在攝影天賦上的差異,就被迅速抹平了。

在不少的時候,孫玉婷這個副導演已經可以舉一反三,經常性的提出一些創造性的拍攝方案了——說到導演這個層次,傅學隆比她可就差多了。

而李謙雖然刷過無數次的《阿凡達》,卻根本不可能做到把電影的每一個鏡頭、包括每一個鏡頭背後所包含的景深、布光等等都記得絲毫不差,所以,劇本確保沒問題,潘多拉星球的設定沒問題,但具體每一個鏡頭該怎麼拍,類似這樣集思廣益,最終再由他這個經驗更豐富、看過原版的導演來拍板的辦法,是他近最大可能把這部“新電影”拍好的辦法之一。

與此同時,還可以盡最大可能的提前鍛煉出全世界最早的熟練的3D拍攝團隊——將來《阿凡達》拍完了,把這個團隊打散了派出去,以熟帶生,明湖文化完全可以瞬間組建出兩到三個熟練的3D拍攝團隊。

在未來的幾年內,一旦《阿凡達》能預期大火,這幫人就是明湖文化手裡的王牌——想當年在另外那個時空,3D剛火的那兩年,觀眾們對3D是多麼的趨之若鶩,而詹姆斯·卡梅隆和他手中的3D拍攝團隊憑藉著這門獨門的技術又是怎樣瘋狂撈金的,李謙都是印象深刻的。

每次新技術的出現和成功推廣,都預示著一次大變革的到來!

而變革是什麼?

說白了,部分人或團體上位,部分人和團體則黯然退下。

…………

六月初的一天,鹿靈犀獨自一人開著車跑到影視城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