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齊潔一說,李謙才明白廖遼剛才跟她咬耳朵的時候都說了些什麼。而廖遼隨後略微解釋幾句,李謙也就釋然了。
廖遼說,她顯然不可能唱歌唱一輩子,那在當紅的時候,在能掙到大把鈔票的時候,就必須得學著積攢下一些家底,但她偏偏又不是什麼會理財的人,除了像李謙這樣她信得過、也無比看好前景的,否則她連入股都不敢,那怎麼辦?前段時間齊潔代表李謙到處打聽樓宇價格,讓她開始逐漸注意到,最近幾年,房產的價格一直都在飛速竄升之中。
所以,反正自己也要住,反正房子站在那裡一站就是幾十年上百年都塌不了,那就買房子——學名叫不動產投資。
而且,以她現在手裡的錢,賣專輯收入大幾百萬,廣告代言也收入大幾百萬,同時買三套別墅雖然吃力點兒,但也不一定就拿不出來,如果辦貸款的話,那就更輕鬆。實在不行,她還能開口問陳長生借一點,多了不好說,兩三百萬的交情還是有的,而且估計也沒有人會覺得她廖遼還不起債。
站在李謙的角度來考慮,廖遼的這個決定,正確無比。
雖然時空變了,但社會發展的潮流沒有變,商品時代、經濟飛速發展,大量人口湧入城市、並且想要留在城市、享受更現代化更好地生活,那就必然要推高房價。可以說。即便沒有國家的行政干預,房價隨著經濟的發展飛速地漲起來,也是大勢所趨。
而且實話說。在曾經的那個時空裡,不管是港臺還是內地,藝人炒樓、囤房,都是非常常見的投資方式,賠的也不是沒有,但趕的形勢不錯,還是賺的人多。
尤其是在順天府投資房產。更是絕對的穩賺不賠。
所以,雖然覺得廖遼一口氣買下三套大別墅有點太誇張了。有這個錢,哪怕同樣是投資不動產、房產,似乎投資商鋪賺的還要更多一些,但既然她買都買了。李謙也就覺得沒有必要再多說什麼。
而且話又說回來,廖遼的主業是什麼?
歌手啊!
接下來她在自己的工作室做唱片、發唱片,有了她的聲音和唱功,以及現在在國內幾乎無人可比的市場地位和號召力,再配合上自己給的那些經典歌曲,李謙有絕對的把握可以確信,未來她將會一直紅下去,那麼,幾棟別墅而已。對她來說還真不是什麼大事兒。
她以後可以賺的錢,還多著呢!
跟另外那個時空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之後國內電影市場的爆發一樣,經濟發展堆高到了一定程度。文化藝術市場的繁榮就是必然的。
而且跟電影那種買票進場看過就作廢、類似於一次性文化消費的方式不同,歌迷們買了專輯回家,是可以重複聽上無數遍的,所以下意識地就會讓人覺得買專輯更實在。也因此,在文化藝術市場上,唱片業的繁榮。註定了要比電影行業的繁榮來的更早。
三五年前,專輯賣到兩百萬張、拿到雙白金認證。幾乎就是絕大多數歌手的最高夢想了,而且對於絕大歌手來說,這個目標也幾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銷量達到四百萬、五百萬,那就是已經絕頂的大神級別。治癒賣到六百萬,則乾脆就只有那麼寥寥幾個人而已。
但是現在呢?
別的不好說,五行吾素的《姐姐妹妹站起來》到現在賣了也就才大半年,但五百萬是肯定過了,六百萬估計也就在眼前,到年底,就算是過不了七百萬,也差不太多,長久來看,八百萬張幾乎是必然的。而廖遼的前後兩張專輯,《廖遼》長期來看,六百萬張應該不是問題,《濤聲依舊》八百萬張不是問題,甚至有希望衝擊一千萬張的銷量!
而且,紅火的可並不只是她們。
或許普通人不會留意到市場的變化,但各大唱片公司的高層們,卻肯定是時時刻刻都在瞪大了眼睛關注著這個市場的每一點細微的資料變化的。據陳長生那裡的資料,他曾分析給李謙聽,在過去的1995年,國內的唱片市場銷量相比1994年,已經增長了39%。
要知道,在1995年的時候,李謙頂天了也只是幫廖遼寫了幾首歌,幫助捧紅了她而已,對於整個的國內唱片市場來說,廖遼所能帶來的那幾百萬張的銷量,或許對整個市場的統計資料會有稍許的拉昇,但其影響力,絕對沒那麼大。
所以,這是市場自己在增長!
充其量,李謙幫廖遼做唱片,幫五行吾素做唱片,只是在鍋底下再加一把火,讓整個市場更加火熱了而已,卻絕對不是主動力。
也就是說,在廖遼大賣的同時,其實其他的歌手的專輯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