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謙再次連續刷了一個月的報紙頭條。
1月11日,美國金球獎,1月18日,華夏電影電視長城獎,1月25日,華夏電視劇飛天獎,1月28日,美國奧斯卡,2月3日,格萊美。
拿獎,拿獎,拿獎。
飛到這裡,飛到那裡。
金球獎和奧斯卡,李謙的參與度都不算高,都是因為《my-heart-will-go-on》而來的原創音樂和配樂類的提名,而且都是雙提雙中,算是刷了一把國際逼格而已,格萊美方面,更重要的還是廖遼,李謙的出現,也是為她。
最終,當然,大豐收。
廖遼身為國際天后的定位,就此算是穩如泰山。
而在國內,長城獎拿下十一項大獎,榮耀登頂,飛天獎的話,雖然眾所周知,這是很有官方性質的一個評獎,華夏電視臺方面,在其中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但無論如何,提到1999年的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卻絕對是任何人都不敢無視的,所以,儘管拿的獎項比長城獎略少,基本上是屬於能不給的就不給,但不得不給的幾個大獎,還是給了。
年度最佳電視劇,年度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最佳新人,和最佳男配角——最後這個,算是一個意外,也是一個小驚喜,某種程度上來說,與其說是法海這個角色異常出眾,倒不如說是周玉海自身在圈內打拼多年培養出來的人脈關係,出了一定的力氣。
不過這樣也好,《新白娘子傳奇》又下一城,周玉海也榮譽加身,最終可以算是皆大歡喜。
而且,就在李謙忙著到處飛來飛去參加各種頒獎典禮的時候,東亞、東南亞各國的電視臺購片人員,開始紛紛展開了與明湖文化購片談判。
國產電視劇外銷,在八十年代是常事,進入九十年代,在東亞、東南亞這個文化圈子裡,國產劇開始變得沒有以前那麼受歡迎了,但國內的情感劇、言情劇和武俠劇,仍然是可以大量出口的,但隨著日本的影視產業開始發力,和韓國影視娛樂的逐漸崛起,國產劇開始遭遇到了極大的競爭壓力,到95年之後,又開始遭遇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政府所設定的文化壁壘,出口就變得更難了一些。
但這一切問題,在《新白娘子傳奇》面前,都不是問題。
紅到它這種程度,就連最近幾年開始逐漸發力,甚至已經開始反攻進中國市場的日本和韓國,也都無比積極地揮舞著支票跑到順天府來,各大電視臺爭先恐後的想要拿下這部電視劇在本國的首播權,至於向來弱勢,近二三十年來始終都是中國文化產品傾銷地的東南亞各國,就更不用提。
於是,又是一次次近乎拍賣會的談判,在齊潔的主持下開始了。
當然,和《新白娘子傳奇》的無比強勢相比,《蔥花的愛情》則好像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除了程素瓶在長城獎收穫了一個最佳新人的提名之外,便再也毫無所獲,很快就被頒獎季的各種新聞,和春節檔期的各種賀歲大片,給徹底掩埋的銷聲匿跡了,只有在鬱氏影業下屬的院線裡,還保留了若干個影廳,每天都會安排那麼一兩個場次的播放,繼續收割著已經所剩不多的票房殘值。
而就在這樣年末歲尾的大狂歡之中,各種頒獎、各種回顧、各種點評,再加上趙美成的賀歲喜劇開始上映,儘管在過去的一年裡,國內影市仍在持續下滑,國內唱片市場也終於是在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後開始突然出現負增長,但身處狂歡之中,很多人都選擇了暫時的去無視這些。
但有些東西,並不是你無視它,它就不存在了的。
1997年,國內票房市場高達81億華元,而1999年,卻只剩下53億。票房市場大跌,首先帶來的一個結果就是在過去的兩年間,全國上下不知道有多少家影視公司和製片公司宣告倒閉,甚至有不少片子,都沒有來得及拍完,或者拍完了根本就沒有來得及上映,公司就已經完蛋了。
而隨著大量影視製片公司的倒閉,影市更趨冷淡,隨後就又是一大批的影廳和院線開始無力支撐,大一些的院線商,還可以選擇斷尾求存,把那些落後的影廳或關或停,配合上一定程度的裁員,就能夠勉力支撐,但小一些的院線或影廳,卻只能在營業就賠錢和關門歇業這兩條路之間,進行痛苦的抉擇。
可想而知,一年,最多兩年,如果唱片市場也和影市在過去兩年一樣市場大幅縮水的話,國內那多如牛毛的唱片公司,必將有相當大的一批面臨虧損和倒閉,發行商也是在劫難逃——很簡單的道理,市場變小了,可以養活的人就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