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八月十七日,週二,上午。
地點是京城街頭。
立秋已過,但秋老虎同樣不容小覷,尤其是在京城這樣的大城市裡,陽光炙烈,柏油路滾燙,道路兩旁的空調外機在不斷地吐出熱浪,每一輛汽車經過,就會帶來一股混著鉛油味的熱浪……哪怕是上午*點鐘,在街上站三分鐘也是一身熱汗。
劉向東穿著t恤短褲站在一家音像店門外,手裡拿著的是一沓列印好的a4紙。
作為一名職業調查員,他今天的任務是完成手中的100份調查問卷,當然,考慮到會有作廢、損毀等各種意外因素,為了保證能夠回收到80份以上的有效問卷,他手裡實際領到的問卷數量,是120份。
這是一次關於一個名叫廖遼的歌手發行的第一張同名大碟《廖遼》的銷售情況的調查,公司一共組織了十二個人來參加這次的調查,其中有八個人是外地城市的,負責京城這一塊的,是連他在內一起四個人。
分給他的調查範圍,就是在城東一帶,具體地方自選,任何的音像店、書店、便利店……總之,只要能找到正在買或者準備買那張名叫《廖遼》的專輯的人,讓他們填了問卷就行。
這並不是一單太好做的調查,因為唱片啊圖書啊之類的,它們的銷售模式相當分散,如果是大牌歌手、大牌作者剛剛釋出新作品還好些,最叫人頭疼的就是一些小歌手、小作者的銷售情況調查,因為你很可能在一家音像店門口守上一個小時,都未必有一個人會來買他們的作品。與之相比,他們這些調查員都更喜歡接電影觀後感調查的單子,因為只需要一人守著一家電影院,拿出那麼三五個小時的時間,就已經足以收回100份合格的問卷了。
而這個廖遼,和她的專輯,顯然就是屬於叫人頭疼的行列。
因為劉向東本人也很喜歡聽歌,而且因為職業的特殊性,當大家進影廳看電影了,他們這些調查員就需要在外面等著大家看完了電影出來,而且這一等至少就是一個半小時、甚至兩個小時。這麼漫長的等待,拿音樂來打發時間,顯然是最好的選擇。而守在書店、音像店的時候,他們甚至連隨身聽都不用帶了,因為店裡的音樂是從來都不會停的。
所以,市面上流行的那些歌、那些歌手,做過相關人物或專輯的調查問卷的,那自不必說,即便是沒有接過相關單子的,他也都是相當的熟悉。
說得直接點,其實他們這份工作,根本就是文藝圈的外圍,對這個圈子,自然是有著一定程度的熟悉和了解。
但是廖遼這個名字……他卻從來都沒聽說過。
所以他知道,這單工作大概會和以前差不多,需要忙上整整兩天。
這一次他選擇的,仍舊是曾經來過多次的一傢俬人書店,在城東這一塊兒還挺有名氣的,叫“坐照書店”。它有四間的開面,樓下賣圖書、音像製品等等,樓上則就是一家茶館,即便不買書,只需要點一壺茶,就可以在書店裡隨便挑幾本書帶上樓去邊喝茶邊看。
書店的規模不算大,但是這一條街開外就是兩所大學,這條街上又有一家超市加電影院可以聚攏消費,附近兩公里的範圍之內還有三個成規模的小區,所以,客源是絕對不愁的。他以前每次來這裡做調查,就總能比較快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劉向東來到這裡的時候,時間剛到八點半,書店也才剛開門,他就在門外耐心的等著,老闆在店裡巡視了一遍,回頭看到他站在門外,就招呼他進去待著。
最近這兩年他到這家店來做調查少說也有三五十回了,早就認識了,再加上外邊又實在是太熱,劉向東也就不客套,站到門裡吹著風扇等。
很快人流就多起來,而且他也很快就等到了自己的第一個調查物件。
是一個男孩子,看樣子大概也就二十歲上下,應該是這附近哪個大學的學生,他剛一進門就直接問有沒有《廖遼》這張專輯的磁帶,店員給他拿了貨,對方付了錢樂滋滋的就要走,劉向東趕緊過去,解釋了一下自己的工作,邀請他填一份調查問卷,對方很爽快的答應下來。於是,幾分鐘之後,劉向東就收穫了自己的第一份合格調查。
然後,劉向東就吃驚地發現,大概只過了一個小時,自己手裡的調查問卷就已經發出去了二十多份,而且全部收回且合格。
他略有些驚訝地回想了一下,到這家店裡來的人,大概每七八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是直奔《廖遼》這張專輯來的——這讓他很驚訝,因為在他的印象中,廖遼這個名字實在是很陌生,肯定不是什麼大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