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壺紗》這張單曲的封面上清楚地寫著幾個字——試驗單曲。
顯然,儘管這是李謙的作品,儘管何潤卿也很喜歡這首作品,甚至她對她自己的唱功、對李謙的這首歌,也應該是都有著不小的信心,但對於這首歌的市場前景,她還是缺少底氣。
所以,不知道是她自己的決定,還是製作人的意見,總之最終,她們還是選擇把這首歌做成了一張單曲來發行。
或許,她們的目的和李謙一樣,都是想要試圖用這首歌,來試探當下國內的音樂市場對這種新式中國風風格的接受程度?
李謙不得而知。
他只是知道,以何潤卿的身份和地位來說,這絕對是一種很謹慎的發行策略,從中甚至可以約略看出何潤卿如今的不太自信,所以,她步步小心。
其實想想都知道,一張專輯十首歌,一般定價十元或十二元,歌迷買到手的價格,大概也就是八塊或者九塊,那麼一首歌,其實也就劃不到一塊錢,但一盒單曲磁帶,至少也會定價三塊,一張單曲cd甚至會定價四塊,歌迷們買到手,大約也都在兩塊到三塊之間……如此簡單的一筆賬,自然是誰都能算得過來,當然大家就都明白,買單曲,實在有些不划算。
所以在唱片市場上,一般都是正要出道的新人,才會在唱片公司猶豫不定的情況下,發行一首單曲來證明自己的實力,並試探市場的需求點,從而為此後的專輯的市場定位和宣傳發行做足準備。比如在發行《廖遼》這張專輯之前的廖遼,就是如此。而那些成名的歌手……若非實在任性,否則極少會選擇發行單曲。
也正因此,其實單曲的市場一直都很小,甚至像東觀書店。乾脆就不設單曲的銷售榜單,而是採用直接把單曲銷售也歸入專輯中一併排列的辦法。
自七十年代中期,國內放開音樂市場以來,一直到現在近二十年,這個市場上自然也是出現過很多張單曲的,但總體銷量能超過五十萬張的。已經寥寥可數,能超過一百萬張的,二十年加一起也就頂天了五六張而已。
像廖遼,她的第一張單曲也就只賣了三十來萬張,卻已經給了長生唱片以不小的信心。從而讓鄭長生豪氣地拿出一筆堪稱鉅款的製作費來給她製作專輯。
所以,不得不說,當收到何潤卿經曹霑轉手寄來的單曲、得知她們決定以單曲的形式讓這首歌走向市場的時候,其實李謙心裡還是多多少少有些失望的。
作為單曲推出這件事本身,就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註定了《半壺紗》很難真正大火起來。
雖然事實上,李謙對於這首歌的市場前景,也是期待中帶著一抹猶疑,而且他也並沒有奢望這首歌能夠迎來一個大大的開門紅。但至少,他覺得何潤卿不該小心翼翼到這個地步。
儘管迄今為止,李謙在當下國內的唱片市場仍舊找不到什麼有力的證據來證明。但鑑於曾經經歷過的那個時空的歌壇發展歷程,李謙對於《半壺紗》這首至少在目前還應該算是十足新穎的中國風歌曲,還是有著一定的信心的。
因為中國風,尤其是適度創新的中國風,在國內絕對應該是有市場的。
而事實,似乎也正在一點一點的驗證著他的推測。
十一月三十日。週二,《半壺紗》上市。
第一週。它就空降東觀書店銷量排行榜第七名,單週銷量4733張!
要知道。這只是一首單曲!
這個成績,毫無疑問讓所有人都無比吃驚,也毫無疑問的亮到讓人眼瞎!
後來全國銷售資料統計出來,這張單曲在這一週的全國單週銷量更是高達張!成為國內歌壇歷史上第三張單週銷量突破十萬張的單曲!
第二週,經過了一定的市場醞釀、口碑醞釀,再加以一定的宣傳,這首單曲更是直接挺進東觀書店銷量排行榜的前五,高居第五名,單週銷量達到5946張!
而後來的全國銷售資料統計更加顯示,它在這一週的銷量再次突破十萬張大關,高達張!——這一次,連續兩週全國銷量過十萬張的它,更是成為了單曲銷售歷史上的唯一!
毫無疑問,《半壺紗》這首歌雖然還談不上紅遍大江南北,卻已經成為這個冬天最為火熱的歌曲之一!
也就是在這一週,它一舉登上了中國之聲金曲點播榜,位居第八名!
等到了第三週,它的銷量略微下滑,卻處在正常的下滑區間,也仍然以4618張的銷量高居東觀書店銷量排行榜的第八名,全國銷售資料也仍舊保持在張!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