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忙,替我給家母問好。”
“客氣了!”康棟起身,大步走上前拉開辦公室的門,一溜煙飄走。而張志遠坐在辦公室,陷入深思當中。
張志遠原以為劉克成離開後,自己的工作好做一點,可萬萬沒有想到,走了一個劉克成,又來了個康棟,而且這個康棟顯然要比劉克成更加有心計,何況後面還有市委書記力挺,看來自己的一系列新政會遭遇挫折。
康棟的態度很明顯,擺開架勢與張志遠對著幹。什麼家中老母大壽,如果真要是大壽,他今天還在這裡坐著幹什麼,還不早就回家張羅去了?這不過是個由頭。既然對方無心參與政務,就隨他去吧。
讓張志遠想不通的是,自己與康棟無冤無仇,他為什麼如此針對自己呢?
想不通乾脆不去想,張志遠拿起桌子上的一份關於《西部大開發》的文章細細品讀起來。
十五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這對位於西部的南陽縣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張志遠在籌劃,如何能搭上西部大開發這班車,讓南陽快速發展起來?創衛是一個跳板,企改是一個基礎,而讓張志遠真正上心的,是南陽的交通樞紐。
出身於交通系統的他,深知交通對一個地方的發展有多麼重要,這一點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就得到了印證。遠的不說,古川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修通了高速,通了火車,糧食蔬菜賣了出去,經濟市場被啟用,想不發展都難。
要想富,先修路,這個道理誰都懂,可對於一個山城來說,修一條路要多難有多難。先不說複雜的地理環境和地質構造,錢從哪裡來就徹底難倒了張志遠。他雖然學得是經濟學,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張志遠打算從煤上做文章。
如今的南陽縣,煤礦林立繁多,可大多數都是一些無手續的非法煤礦,造成很大的國有資產流失,錢都流進了少數人的口袋裡,縣財政卻顆粒無收,這也是造成南陽積貧的一個主要原因。
就好比去年南陽的縣財政收入來說吧,除去上交的各類稅收,僅剩6000多萬元。這六千多萬元僅夠偌大一個縣的正常運轉,公職人員的工資福利佔大頭,還有教育、農業、社會保障等等那個不需要花錢,如此分攤下來就剩不下多少了,還談什麼搞專案,根本不可能。
因此,企改的目的就是要堵住偷稅漏稅缺口,有了錢,其他的一切才有實施的可能。張志遠對白玉新寄予很大期望,希望他能把這項艱鉅的任務拿下來。他也有所準備,只要白玉新能推進此項工作,他可以想盡一切辦法,不惜一切代價,全力以赴支援。就算白玉新重蹈覆轍,他也會堅定不移地支援下去。
張志遠無意之中看到昨天的《人民日報》,看到國家主席在廣東省調研考察的新聞,下面還配有社論。標題用猩紅的大字放大:“論‘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張志遠很感興趣,於是仔細研讀起來。
讀完以後,酣暢淋漓。他又將**和鄧總設計師的有關社會主義建設理論想了一遍,心裡頓時有了主意,於是揮筆寫下:“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發展就是硬道理。”“改革、發展、穩定”。
寫完後,還不盡興,又想起省委書記最近幾年一直喊得口號,又提筆補充:“發展就是要向改革要成績。”
完成後,張志遠有些激動,拿起電話打給陸一偉道:“你回來一下。”
陸一偉氣喘吁吁地趕回來後,張志遠將寫下語錄的稿紙遞給陸一偉,道:“創衛那邊的事你先放一放,交給你一個更加艱鉅的任務,這四句話要做成一個巨型廣告牌,分別安放在縣界處、縣城入口處以及縣委大院門口。我不管你想什麼法子,今晚務必要豎起來。”
這項任務確實艱鉅,陸一偉不知張志遠要幹什麼,沒有考慮就滿口應承下來,道:“請張縣長放心,保證完成任務。”
陸一偉走出辦公室後,急著直抓後腦勺,現在已經快到中午了,去哪弄這幾個大傢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