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下誓言,不會再做半件讓你娘傷心的事,如今事關你娘安危,我現在必須要帶你們離開河陽,躲避追兵,不管你信與不信,願不願意同我們一起走,都由不得你。”
這是遺玉第一次直面韓厲的強勢,這種容不得她選擇的態度,讓她瞬間變了臉色,兩人互不相讓地對視了片刻。
韓厲道:“我不知眼下西北局勢如何,但追兵在即,你若被抓,李泰必成被動,因你受制於人,想想他為何要告誡你不可歸京。”
想到李泰信中叮囑,遺玉心中一沉,看了一眼滿面焦急的盧氏,默不作聲地轉開視線,彎腰給睡醒了正在打哈欠的小雨點裹著襁褓。
“一凝,速去城北找孫典軍回來。”
“是。”窗外,一抹人影飛閃而逝。
“娘,您去讓下人們收拾東西吧。”
“誒,娘這就去。”
盧氏歉然地看了韓厲一眼,為女兒方才的失禮,見韓厲不在意地搖頭衝她笑笑,才匆匆出門去使喚丫鬟收拾行囊,韓厲則是留在屋中,倒了一杯溫水慢飲。
“你可真是不忘提防我。”
“您也時刻不忘在我娘面前充好人。”
“哈。”
九月十八日夜,遺玉母女一行輕裝簡行,悄悄離開了河陽城,為儘可能地避免暴露行蹤,孫雷只在五十精兵當中挑選了二十名死士跟隨,其餘人皆被遣回安陽,帶著兩車行禮,一車錢兩,還有幾名奴僕。
就在他們離開不久,當夜,便有一隊兵馬最先抵達河陽,叩開了城門,挨家挨戶地搜查他們的行蹤。
第二日,天一亮,安陽城中便如飆風過境般迅速傳開了一道震驚全城的訊息:
魏王勾結突厥人意圖謀逆,太子下令捉拿魏王在逃親眷歸案,凡有上報其行蹤,經查實者,重賞。
第三一五章 我要回長安
就在遺玉一行躲避朝中追兵抓捕時,長安城可是亂了套。
九月十六日,京中有捷報傳來,唐軍打了勝仗,高昌降唐,這本該是舉國歡慶的一件大喜事,卻全被魏王謀逆一事蓋過風頭。
接到西北戰報,太子當日早朝便以雷霆之勢,發詔令傳往高昌,革除魏王大督軍一職,責令侯君集押解魏王歸京發落,查抄魏王府,查封文學館,幽禁魏王府六品以上給事,數十人入獄,通緝魏王在逃親眷,這一系列舉動,引起朝中軒然大波,反對聲無數。
河間王李孝恭,太子少師房喬,尚書左僕射長孫無忌,戶部尚書唐儉等一干重臣,當朝勸諫,以為此事需得明察,請令擇緩,奈何太子一意孤行,國印在手,連發詔令,一朝之間,便將榮寵無數的魏王李泰光環去盡,變成叛臣賊子。
眼下,長安城中到處張貼榜文,將魏王李泰私通突厥人,致使我朝三萬大軍覆沒的詳實昭示眾人,以致短短几日,便鬧得滿城風雨,人盡皆知。
長安城上一片陰雲籠罩,城中人心惶惶,又聞皇上病重,以為將要變天,百姓夜不出戶,言行蹈矩,竟無勝仗之後的歡慶之喜。
九月十八日一早,朝中三品大員十一人,齊在大明宮前求見面聖,請示魏王一事,得宮中傳話,皇上龍體欠安,臥病靜養,一切朝事交由太子處理,未有傳見眾人。
這風聲一傳出去,朝中眾臣私以為太子要打落魏王下馬,是有皇上在背後屬意,僅有堅持幫魏王講情的幾人,都被太子責令回家思過,不許上朝。
李孝恭,房喬等人無奈,乾脆稱病在家。
很快,朝中反對聲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對勾結突厥人企圖謀反的魏王的一片指責和罵聲。
九月十九日,秘書丞裴善,於早朝時,上書一篇《討魏王檄文》,全篇細數李泰生平罪狀十六則,有理有據,得太子李承乾大讚,升其為諫議大夫。
一時間,朝中掀起一陣揭舉魏王不軌行狀的風潮。
至此,魏王府再不見曾經的風光無限,被封禁的府邸,向人昭示其而今的落魄。
遺玉不知長安天變,離開河陽之後,便在韓厲的指引下,躲避追兵。
一天一夜的趕路,他們並未向南方逃離,而是繞了半個圈子,躲開朝廷兵馬,繼續朝西邊行進。
在抵達下一座城鎮之前,遺玉先見之明,派孫雷前去探路,眾人停留城外等候訊息。
孫雷往返用了一個上午,帶回來了一張新鮮的榜文交到遺玉手上,還有城中茶館聽來的風聲。
遺玉在看過那張通緝魏王親眷的榜文之後,總算是清楚了他們眼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