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通常只需皇帝兩個字便能拍定。
又是一日,二月十四,因為前幾天的鬧騰,加上昨日的畢場朝會,今天早朝時候,太極殿上格外安靜,各部照例稟了幾件事,一板一眼,得了皇上幾句指示,沒人插嘴,也沒人打岔,直到每日的例項處理完,皇帝才會開口提些旁的事項,交待下去。
“李泰,”李世民著向左列當首幾人中的紫袍金冠者,嚴肅了一早上的臉色,始露出一絲笑容,“你今年是二十有二了,幾名皇子中,也就你到這今年紀還未娶納,前兩年你忙著撰書一事,可到了這年紀,再不娶親,就是不當了,撰書是要緊,可也不能誤了婚姻大事,朕這恰有一合適人選,做你正妃也是使得了。”
前日還在因為魏王盜庫的事當朝吵架,今天就轉而商量起了婚事,風向變得快,可朝臣多能適應,昨日盧家祠堂及並禮一事還未傳開,除了極個別昨日已知的悶不吭聲外,其他人多是好奇的緊,而今魏王隆寵正盛,這有幸被指婚的,又會是哪家小姐?
有人好奇,亦有人憂,如今承了萊公爵位的杜若謹站在李泰左後,抬頭看一眼他背影,臉上輕現一抹憂色,遺玉回來幾日,他已聽說不少訊息,尤其是在芙蓉園那場接風宴上的風頭,前兩日經人說起,他便是喜憂參半,喜的是當初那小姑娘已長大,變得更加出類拔蘋,憂的是樹大招風,日後嫁入王府,那側妃的身份會讓那一首愈顯膾炙人口的詞牌遭人詬病,如今這擔憂將變成現實,皇上再指婚——扣君心,這將置魏王妃於何處。
李泰聽了李世民的說辭,目光微閃後,上前去,一拜,道:“兒臣謹遵父皇安排。”
咦?多少朝臣心裡一詫,沒想李泰是會這麼乖乖聽話,可接下來李世民的話,便叫他們傻眼了。
“呵呵,朕曾在你府上中秋夜宴見過一女,印象頗深,此女聰慧大方,口齒伶俐,在國子監唸書時,風評極佳,據說一場五院藝比上,可是連拿過兩塊木刻,說是才女也不為過了,她祖父是開國功勳,已故的懷國公盧中植,又同你一齊外出巡遊兩年,前被指作你側妃,朕覺得是可惜了,這便將盧家的二小姐,指與你做王妃,如何?”
安靜!李世民一番笑語,愣是讓朝堂上百文武寂下,皇上說的這是誰,有去參加過魏王接風宴的認得,有沒去參加過魏王接風宴的也認得,時隔兩年,當初長孫無忌嫡子被殺一案,仍舊讓重臣記憶猶新,盧家的二小姐是誰,那不是殺了長孫無忌的那個盧智的胞妹嗎!?
若說其他人是驚,那杜若謹便是愣了,他側頭看一眼立在殿中的李泰身影,一時弄不清,這一門親,是皇上的意思,還是李泰自已求來的。
而長孫無忌和房喬臉上,則是不約而同地露出一抹異色,飛快地抬眼看一下龍椅上正座的赫衣君主,就聽李泰一聲低應。
“謝父皇隆恩。”
“好,你願意就好,此事就交由禮部去辦,太史局選好良辰吉日,朕便不督促了,克己,這事你可是要緊著些,看顧好,三書六禮都要做周全。”
杜楚客還在傻站,被點了名,一時沒反應,得叫身旁的同僚輕推了兩下,才慌忙出列,心一沉,知此事萬萬不安,正要抬手揖秉,忽覺身上一冷,側目看見李泰盯來的一記幽綠眼神,只覺頭皮猛然發麻,腦子一個激靈手腳嘴巴都不聽使喚,躬身道:
“臣遵諭。”
這件事算是拍板落定,但明眼人,都起了別樣心思,這一樁“不著調”的婚事,亦讓人嗅出不同尋常的味道來,照理說,皇上是萬不該指了這門婚事下來,可聽著話也不像是魏王自己去求的,這倒同當日那側妃一指婚下來時候,眾人的反應一樣了,父子倆的心思,誰都猜不準,這門婚事的由來,誰都說不定。
就在群臣複雜的心思裡,散朝的鐘鳴聲響起,皇上一離殿,李泰便被一群人給圍上了,都是恭喜道賀的,當然也有遠遠站著冷眼看熱鬧的。
李泰被人圍了,臉上沒啥表情,沒人知道他這模樣,心情卻是不錯的,要不怎麼也不能站在那裡聽這些人說廢話,除了“嗯”,“啊”之外的鼻音,甚至還應了兩句別的。
一盞茶後,他身邊人才少去,等在一旁的禮部尚書,伸手朝殿中一僻靜的一角引了,李泰便同他踱過去。
這任職禮部尚書的,不是別人,正是當今皇上的堂弟,西安王李孝恭,按輩分,李泰還需稱他一聲堂叔才是,這同懷國公盧中植、宋國公蕭瑀被並稱為開國三勳的西安王,曾經風光一時,於貞觀三年交割了兵權之後,便任起了禮部尚書一職,比起亡故的盧中植,還有被時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