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邊似乎生長著各種綠色植物!
綠色!這生命的顏色和灰色的死亡之地太不協調了,格外的刺眼。
此地年降水量不足10mm,絕大多數地方,終年滴水不降,而蒸發量卻高達3000mm以上。這裡是亞洲大陸最乾旱的一隅,被稱為世界的“旱極”,草蟲絕跡,處處白骨,科考隊員夜裡脫下的皮鞋,早上就穿不上了,皮鞋裡的一點點水分,也被極端乾燥的空氣吸走了……
酷熱,乾旱,風沙,鹽殼——這裡怎麼可能有綠色植物!
我呆了很長時間,緩緩抬起腦袋,看了看天。
羅布泊的天那麼藍,就像另一個世界的天。
忽然,我想到了一個說法——
羅布泊曾是中國第二大咸水湖,在第四紀更新世早期,它的總面積超過20萬平方公里,浩瀚無邊。當中原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時候,羅布泊沿岸已經有了遠古居民,他們的生活依賴於漁獵或遊牧。只不過,它在幾百年之內漸漸消失,被稱為消失的仙湖。
自從羅布泊變成了死亡之地,科考人員也好,探險家也好,盜墓者也好,進入羅布泊的人寥寥無幾,他們對羅布泊的印象都是盲人摸象。誰就肯定,在羅布泊某個地方,就沒有剩餘一片湖水?
另外,突然的暴雨會不會形成臨時性湖泊?
我邁開大步就朝那片水走去了。
令狐山突然喊了我一聲:“站住!”
我回頭看他。
他說:“別去……”
我說:“為什麼?”
他說:“那是假的。”
我說:“怎麼可能是假的!”
他說:“那是海市蜃樓!”
我一下就不敢走了。
我說過,我最怕沙漠上出現海市蜃樓。
我霍地想起了我以及隊友做過的那個相同的夢——四周是沙子,中間是一片水域,有個女子身上披著金色的花朵,朝我招手笑……
我又朝那片水看了看,太陽在天上熱烈地照耀,水上閃爍著刺目的光,看角度,它折射的正是天上那顆太陽的光。如果是海市蜃樓,那就不一定是哪個年代哪個地方的場景了,被大自然錄製下來,搬到沙漠上播放,不可能和現實的光線一致。
我說:“我相信他是真的。”然後,我繼續朝它走去。
如果那真的是一片水,就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我不會輕易放棄它。
令狐山一下跳到了我的面前,大聲說:“周老大,你醒醒吧!”
他和我離得很近,擋著我,我突然想到了喪膽坡的那個兇咒——互相殘殺。
我逼迫自己冷靜下來,對他說:“你為什麼不讓我去看看?”
他顯得很著急:“你知道彭加木嗎?”
我說:“什麼意思?”
他說:“彭加木失蹤之前就是去找水……”
這句話像驚雷劈中了我。
簡單回顧一下彭加木事件——
彭加木(1925─1980),廣東番禺人。1979年擔任新疆科學院副院長。
1980年6月5日,彭加木率領考察隊,由北向南穿越羅布泊。6月16日下午2點鐘,考察隊來到庫木庫都克以西8公里的地方。此時,車上帶的汽油和水都耗盡了,可他們還有400公里路程。經討論,他們決定就地找水。當天下午沒找到。晚上,他們決定向當地駐軍發電求援。
1980年6月17日上午9點鐘,部隊回電同意給予援助物資,並要求提供營地座標。下午1點鐘,司機到車裡取衣服的時候,在一本地圖冊裡發現一張紙條,正是彭加木留下的,寫著:“我往東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點30。”
從字跡上看,確定日期的時候,彭加木先寫了16,似乎猶豫了一下,最後又改成了17。為什麼會這樣?這是一個無底之謎,30年無人解開。
從那以後,彭加木再也沒回來。
多少年來,國家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彭加木。彭加木穿著42碼翻毛皮鞋,沙子上的腳印清晰可見,他由西朝東走的。搜救隊找出了大約5公里,看到了他坐下休息的痕跡,以及他吃過的大白兔奶糖糖紙。又朝前尋找了大約5公里,地面變成了一片死硬的鹽鹼地,腳印消失了。
由於彭加木當時穿著土色的衣服,直升機也看不到他。從那以後,全國科考人員統一穿戴紅色的帽子和衣服,就是吸取了這個教訓。
後來,國家在彭加木遇難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