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竺回道:“劉皇叔已安排準備妥當,待都督大軍一到,即出城犒勞都督大軍。”
周瑜又道:“那現在劉皇叔在何處呢?”
糜竺立刻回道:“皇叔已在荊州南郡城門外等候,都督大軍一到,便好與都督把酒言歡。”
周瑜故意肅然說道:“我出動大軍,乃為劉備攻取西川,因此勞軍之禮務必隆重,不可輕率,以慰我軍之心也。”
糜竺亦立刻肅然答應,回去轉告劉備,然後糜竺便向周瑜拜辭走了。
周瑜此時心中再無猶豫,立刻下令水陸大軍,全速向荊州南郡進發。
周瑜在戰船上坐鎮,眼見已抵荊州南郡不到十里水路,江面依然靜悄悄的,不見一艘船隻駛來迎接,周瑜微感疑慮,思忖片刻。他到底抵受不住一舉奪回荊州五郡的強大誘惑,竟不顧一切,下令將船駛近南郡岸邊,他下船登岸,由甘寧、徐盛統率三千親兵,先行搶奔荊州南郡。
周瑜等三千東吳大軍先鋒,抵達南郡城下。周瑜馳馬奔近,只見城門外城樓上靜悄俏的,並不見任何迎接的動靜。
周瑜不由大怒厲聲叫道:“東吳周都督在此!城內之人快出來迎接。”
喝聲響過,城樓上忽地一聲鼓響,近萬守城兵士倏地亮出刀槍,寒光閃閃,十分雄壯。一員戰將站立城樓上大笑道:“都督不遠數百里而來,辛苦了埃”周瑜循聲一看,原來城樓上的戰將,便是令東吳兵不戰而屈的趙子龍!他心中不由突突一跳,急忙高聲道:“趙子龍!我率軍替你主公往取西川,你怎不出城迎接?”
趙子龍大笑道:“周都督!我軍師先生早已料知,都督所施乃假途滅虢之計!這等微末小計,連小兒也瞞不了也!可笑呵可笑。‘周瑜一聽,心中一涼,連忙拔馬便回。
就在此時,探子己飛奔而至,向周瑜報道:“都督!大事不妙!劉備有四路兵馬,一齊殺到。”
周瑜仍強作鎮靜,道:“是哪四路?兵力多少?”
探子道:“關羽從西面殺到,張飛從東面殺來,黃忠從北面殺到,魏延從南面殺來!四路兵馬聲勢浩蕩,不下數萬,兵士皆高叫要生擒活捉周瑜也。”
周瑜一聽,深知他的一番算計,辛苦奔波數百里,卻早已被孔明洞悉!他連番受挫於孔明,心中不由又慚又恨又痛又氣,觸動舊傷,但感心頭劇痛,大叫一聲,噴出一口鮮血,墮落馬下。
東吳大將甘寧等,慌忙救起周瑜,退回江中船上。
說也奇怪,周瑜回返戰船,僅一會便甦醒過來,他耳際但聞四面金鼓齊嗚,喊殺聲震天,不由嚇了一跳,也不知從哪兒凝聚的力氣,一躍而起,問身邊的先鋒大將甘寧道:“外面是甚響聲?”
甘寧道:“兩岸均是劉備的兵馬,不下數萬只四面圍定,並不進攻,兵士均在喊叫:”周郎周郎,勿須驚惶,速回江東,保你命長。“
甘寧話音未落,周瑜心如遭電殲,又大叫一,聲,昏了過去。
周瑜悠悠醒轉,甘寧道:“都督剛才昏迷過去時,孔明派人送了封書函至此,未將未敢遂拆,只待部督醒來閱之。”
周瑜取書函拆閱,但見孔明在書函中道:“漢軍師中郎將諸葛亮,書呈東吳大都督公瑾先生:柴桑一別,至今難捨,今聞閣下欲取西川,我以為不可,益州兵強地險,劉璋雖昏庸,卻足以自守,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也。閣下萬里遠征,雖孫武、吳起再生,亦難有勝望。且曹操失利於赤壁,又怎會不思報仇?若閣下遠征,曹操乘機南侵,則江東立成粉矣,我不忍坐視東吳遭此動禍,特向公瑾示意,尚祈鑑察。”
周瑜閱罷,不由長嘆一聲,但感孔明事事搶佔先機,洞悉一切,決非他周瑜所能算計的了!他不覺意氣消沉,對孔明再無恨意,只感十分惋惜。
他將諸將召到旗艦,長嘆道:“我本欲與諸位盡忠報國,可惜命運不濟,行將夭折,此天命難違也!望諸位盡忠匡扶東吳,以成大業,我死後,不必於此地發喪,速駛回柴桑。”
周瑜說罷,又昏迷過去。一會又忽然醒來,望天長嘆道:“地既生瑜,天又何以生亮?天數呵天數。”連叫數聲,忽然沉寂,黯然逝去。
眾將遵周瑜遺囑,並不發喪,就近將他葬於巴丘。然後悄悄回返柴桑,向孫權呈報,又呈上週瑜遺書一封。
孫權接周瑜的遺書,心如刀割。在哭聲中,孫權拆閱周瑜的遺書。原來周瑜是舉薦魯肅代替他的職務,未了道:“天下之事,尚未可定也。魯肅忠烈,處事一絲不苟,足可替代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尚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