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要努力培養自己調整心態的能力,這樣無論順境逆境,都能保持足夠的清醒,對自己有客觀的認識。”
或許俞穎一直猶豫是因為她礙於和齊奈的交情,她們已經共事了三年有餘,有感情根基。距她們最後一次談話不到兩週,俞穎最終還是下了決心,辦了離職手續。
剛開始,齊奈心裡有些怨氣,她覺得俞穎算是她的戰友,不該在這麼困難的時候舍她而去。她認為德信為培養俞穎也付出了很大代價,把一項視為公司未來方向的業務交到她手上,送她去參加各類培訓,但現在的關鍵時刻公司卻留不住她。
但後來齊奈覺得這根本就不是培養,除了有限的學習機會,當時的德信在培訓上沒有提供給俞穎任何資源平臺。而且就沒有這麼進行業務授權的,把一項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一個不懂的人去做,還施以強壓,這明顯是強人所難。
俞穎離開的原因應該來源於兩方面:一是公司對她的不認可,尤其是精神上的不認可,強壓下還要面對各方面對她水平的顧慮和猜測,很難想像她還有多少堅持的動力;另一方面是內部學習空氣的稀薄,她的崗位是一個專業領域,而公司內沒有任何人能對這個專業領域進行指導和考核,她們全都是非專業選手,甚至根本就很無知。
事實上,如果齊奈從開啟始想做培訓業務就空降有經驗人員,讓俞穎去配合,俞穎也就能有的放矢了,也不至於走掉。
她太小瞧培訓了,齊奈現在想想,培訓那麼專業的一個事兒,她們到現在都還一知半解呢,她當初居然覺得靠內部自我學習就能明白怎麼回事兒。
25。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然而因為這個崗位缺口,齊奈在一個月後收穫了李清,讓她想起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句老話。
李清和蔣微一樣大,都比齊奈小兩歲,是蔣微是把她招進來的。她在中型企業做過培訓主管,後來又在培訓公司做過兩年銷售,自己還做幾個月的公司,無論在培訓課程還是市場運作方式上都有專業功底。李清的到來,對於當時在培訓上一片空白的德信來說就如同雪中送碳。
於是,齊奈和李清開始了高效的配合,李清提供課程,聯絡講師,齊奈在前面打單。齊奈成為培訓業務唯一的銷售,那陣子的齊奈,天天斜挎一個大包在外面跑。
齊奈的好學和敬業,李清都看在眼裡,深受影響,雖然那時她的工資一個月才兩千,但她工作積極性非常高。
一個月的時間,她們便開了一單,課程意外叫好,連鎖反應就是同級單位開始陸續購買這門課。接下來,隔個幾天就會看到公司的大白板上又多了新的客戶和課程名稱以及開課日期,表明又新簽了一個合同,公司上下倍受激勵。
她們開了個好頭,最讓齊奈感動的是才一個月的時間,李清就把她歷年所積累的所有講師和課程資料貢獻給了德信,足足有兩百多名講師,聯絡方式、主攻課程、授課特點、課酬,一應俱全。這對於之前一無所有的德信來說,是筆巨大的財富,使他們至少成了圈內人。
得留住李清,齊奈瀏覽這些資料的時候,堅定地想,必須漲薪,這就是德信要找的人了,她再次欣慰蔣微的得力,也感激好運對她的眷顧。
坦白說,在企業和員工之間,信任並不對等,企業往往要看到一個人物超所值的表現時,才會去信任這個人。對於員工來說,沒有平白無故的信任,信任是贏得的,而且這種信任在長久的僱傭關係中還會因為各種小插曲不斷受到檢閱和質疑。但這就是職場規則,員工要取得期望的個人收益,就必須選擇先吃虧。
李清顯然贏得了齊奈的信任,她甚至向齊奈坦言她以前的一個客戶想讓她直接介紹講師並給她一天兩千元的空間,她問齊奈怎麼辦,因為她不想得罪客戶,但這個單子拿到公司來做又掙不到錢。齊奈欣賞李清的坦誠,德信出面接了這個單子,因為不掙錢是小,默許這種操作方式卻會後患無窮。
李清被提為培訓專案部經理,她們又招了幾個銷售,經過了半年的鋪墊後,齊奈將手裡所有的核心客戶都移交給了李清。李清很聰明,人又勤奮,溝通能力也很強,對待客戶,和齊奈一樣隨和卻不卑不亢。接下來的一年,她不負重託,在業內的北京區域做出了些聲響。
26。去還有一線希望,不去就真…
下午,李清對年前就一直談的黑龍江某省級電力公司一個專案做常規跟進,打完電話,她感覺事態有變,馬上進了齊奈辦公室。
“齊總,黑龍江這邊我感覺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