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的,然後配上不同的聲調。不同的語言,聲母和韻母的發音會有不同,但不是隨便的不同,而是向相近的發音傾斜,是一種變音,有跡可尋;只要掌握了相應的變音規則,很容易就能學會。當然,光掌握了變音規則還不夠,還有聲調。不同語言聲調的數量可能會有不同,像希格拉語有4個聲調,這是最少的了,泰坦語有9個聲調,弗羅恩語也有9個,炭澤語有8個,聲調最多的是吉利語,有16個。但聲調並不是太重要,尤其對於母語聲調多的人來說,想要掌握聲調少的語言很容易;母語聲調少可能會麻煩一點,不過也無所謂,即便你只用四個聲調說泰坦語,我也能聽懂,只不過可能個別詞句會有些歧異,讓我以為你說的是別的詞,不過只要配合點解釋就沒問題了。你聽說過沒有,銀河理事會的代表們都掌握很多門外語,不明所以的人覺得他們跟語言大師似的,其實這沒什麼了不起的,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變音規則和聲調規則,你馬上就能跟他們一樣。”
我思索著秦楚的話,打定主意等一下跟四木八音印證一下看。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你說銀河裡面那些語言,與其說是不同的語言,不如說是不同的方言。可是方言這東西,我不懂語言學啦——只是憑著感覺猜測——只會存在於一個統一的政權、群體或者別的有共同點的人群裡邊。但是,銀河裡面林林種種那麼多文明,那麼多國家,分散的空間又那麼廣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語言為什麼會這麼大同?”
秦楚笑道:“問的好!我對這個專門研究過,不過我沒有足夠的證據,所以我的研究結果只能叫做‘假說’,不能叫做‘結論’。在我說出我的猜測之前,請你先根據自己的直覺猜一猜為什麼會這樣?”
我想了一下:“會不會跟文化交流有關係?或者跟……我聽說幾乎現在所有的星際文明都是因為本圖西的啟發才進入銀河的?”
秦楚點頭道:“對,‘本圖西大降臨’,4000年前。他們帶來了超空間技術。”
於是我接著說:“會不會跟本圖西人有關?”
秦楚笑道:“我可以一個一個地駁倒你。如果說,大家的語言這麼接近,是因為交流的緣故,那麼,請問,四木,你們會因為要跟泰坦共和國搞戰略伙伴,就不再使用自己的語言,而全盤使用泰坦話麼?”
我說:“不會。這個社會成本太大。而且,放棄自己種族的文化,等於自認低人一等,反倒不利於在交往中獲得利益。”
“正確。”秦楚說,“你提到了文化,幾乎所有文明都認為自己的語言是自己種族文化的一部分,增加一些外來語可以,但只要涉及到語言核心的東西,不會有人改,更不用說完全使用另一種語言了。除非是一個國家吞併另一個國家,但是在銀河主體文明結構形成之後,也就是主要語種定型之後,這種情況就再也沒有發生過。這是第一。
“第二,我曾經看過一些泰坦的古代書籍,也看過其他國家的一些古籍,發現在歷史上,語言結構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具有很強的凝固性。而且我驚奇的發現,各種語言現在那麼多的聲母、韻母和聲調,在古代早就已經存在了。語言發展的規律應該是這樣的:隨著社會向前發展,新事物越來越多,描述它們的新詞新字必然也隨著增加,為了避免因為讀音相同而發生歧異,語言必須隨著增加新的音節,要麼增加新的聲母,要麼增加新的韻母,要麼增加聲調。我們反著推,在古代,沒有這麼多事物要描述,古代人用不到那麼多讀音,所以古代的語言的聲母韻母或者聲調應該比現代要來的少,對吧?可是當我根據古籍研究了一下古語之後,發現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我們今天的聲母、韻母和聲調,遠在人們還沒有做出空氣飛行器之前就已經全都存在了,其中有大量的音節對古代人來說完全用不著,可是他們寧願把它們擺在那裡。給我一種感覺,彷彿有一個先知,按照現在這個大銀河時代的需要打造了一個超級大書架,留下來給古代人用,一開始沒有那麼多書,書架有很大部分空著,沒關係,隨著發展慢慢書就多起來了,一點點填進去,一點點填進去。現在還沒有任何一種語言需要透過向外語吸收新元素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哪怕那些只有四個聲調的語言。”
我聽著秦楚的話,腦袋開始變大。
正文 第118章 秦楚的假說
我聽著秦楚的話,腦袋開始變大。
“現在我來反駁你第二個猜測,本圖西人。”秦楚好像很有興致,“你接觸過本圖西語麼?”
我說:“沒有。他們跟我們接觸說的都是我們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