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官還是有很大的難度!”
老粱身邊走出來一個人說話的時候還不斷的搖著頭。
這人也帶著一件青huā,是件不小的筆筒,筆筒倒是個真正的老物件,價值也不低。看來這物以類聚的時候還會人以群分,這兩百多人的一群人裡面又分成了好幾個部分,像老粱他們這種明顯財大氣粗的人就聚集了在了一起。
“是啊,這是空白期的瓷器肯定沒錯,但直接就說能到官,是不是太武斷了點?”
又有一個人接了一句,還有好幾個人都在點頭,事實上李陽沒來之前,這些人所爭論的重點就走到不到官,這是件老物件已經基本可以確定。
到不到官,到不到代,這都是瓷器最容易產生爭論的地方,一件瓷器,是不是官窯很重要,是不是那今年代的官窯也很重要。
不是官窯,當成官窯,那差距可就海了去,現在就是不懂收藏的人也都知道,很多的官窯瓷器都要比民窯瓷器值錢,特別是明清時代的瓷器。
幾個人都看向了李陽,想聽聽李陽這今年輕人的解釋,僅憑他一句話,這些人絕對不相信眼前這件瓷器就是官窯。
“你們幾個知道李先生是誰嗎,李先生說到官,就肯定到官!”,老粱急忙分辨了一句,臉色還有些發紅,這些人質疑李陽比質疑他還要更讓他難受。
在老粱的心裡,他已經把李陽當成了驕傲,李陽畢竟是河南玉石協會走出去的人。
而且一開始見到李陽的時候,他們都感覺到了這今年輕人未來肯定不凡,讓他們沒想到的是,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李陽就直飛沖天,登上神壇成為了賭石界的第一人。
這也讓李陽的形象在他們的心裡無限的攀升了起來,毫不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