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0部分

三年一任,最多連任一次,也就是最多待六年。

這是為了防止地方官做大,不利中央。

歷來不乏被下屬架空的縣令。

比如那些只懂得舞文弄墨,對於時政一竅不通的官老爺,很是有不少被矇在鼓裡的。

“我這次就是來造反的,所以縣衙六房之中的人,一個都不想留,替換掉只是遲早的事情。”

“只是讓我煩惱的事情,就在於無人可用。”

“我也沒有幕僚,也沒有家族支援的人才,一時半會兒根本找不到能夠運轉縣衙、處理政務的能吏。”

丁當看著姐姐,放下了手裡的杯子。

“姐姐,不如你來幫我一陣吧,以姐姐的本事,當個戶曹綽綽有餘。”

縣令,尊稱縣尊、百里侯,掌握所管轄區域的行政、司法、審判、稅務、兵役等大權。

縣令下設縣丞、主簿、縣尉、典史等。

再次,就是六曹,也就是小吏了,刀筆吏,過去用小刀在竹簡上刻字的小吏。

戶曹、吏曹、禮曹、兵曹、刑曹、工曹,共六曹。

縣衙雖小,職能一樣不缺,故此也有“縣衙小朝堂”的說法。

丁玉辰的本事,不要說充當戶曹,就是直接入內閣都綽綽有餘。

不信?

這還不是吹的。

丁玉辰識字,讀過不下五百萬字的書籍,這就勝過全天下九成九的人了。

這個年頭,能認識一千個常用字的,都是少見,起碼家中也是富裕。

大多數人一輩子也只知道自己的名字怎麼寫。

其次,就連世家子弟,能接觸到的書籍也有限得很。

這時書籍是傳家之寶。

往往很多世家之中,也只不過十幾本真正有價值的傳世之書罷了。

世家以書籍傳家,秘而不宣,輕易不讓外人借閱。

導致的結果就是,市面上流傳的書,大多數是些詩詞歌賦一類雜書。

很多官員,他們一輩子能接觸到的書籍,也不過幾萬字,乃至於十幾萬字,就算不少了。

這時候著書之人,篇幅不大,字字凝練,一本書也不過幾千字罷了。

若單論閱讀量來看,丁玉辰可比丁當勤奮多了。

她在鹹溪神女手下做事,閒暇時候就借閱圖書,算下來五六百萬字都是少的。

神道不以歲月為重,往往一任水神壽命悠長,能夠蒐羅到很多古籍珍本,時間久了自然書就多了。

其中不乏名臣良相著作,甚至一國太祖親筆手書,講述為政之道的論述。

這些點點滴滴,都被她當做無聊時解悶的讀物,也不知看了多少。

丁當正是有鑑於此,這才打趣她。

“哼,敢取笑姐姐,是不是討打!”

丁玉辰頭也不抬,就是一聲輕哼。

小桌上的茶水猛地震盪起來,化作道道水劍,刺了過去。

隨後在丁當面前半尺之處,猛地停住,又變回茶水,原樣返回,落回杯中。

如有武林中人見到,必然大吃一驚,這已經是凡塵之中武學的大宗師之境。

自古仙武不分家,或者說,仙道就是自武學之上推演而出。

此世多有以武入道者,只是往往隱居鄉野之間,少為人知。

武學與神通道法,本來就是一體兩面。

至於先有武學還是先有術法,這就等於在問雞與蛋誰先誕生,誰也說不清。

不知不覺,車隊已經進入了北辰縣境內。

金秋已過,冬季將至,田野裡到處都是收割之後的曠野。

黑油油的土地裡,不時有人在拿著農具,翻動著泥土,把水稻的根部埋入土中,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咦,北辰縣這邊,似乎耕作方式不類別處。”

丁當指給姐姐看。

“這是六十年前的一位縣令劉松勸耕時傳下的新農書內記載的,將水稻的根部埋入土中,到開春時能增產一斗。”

丁玉辰從縣誌之中找出來一條記錄。

“這麼好的農耕之術,為何不曾推而廣之?”

丁當詫異地問道。

“呵,推廣新技術哪有那般容易,就連劉松這人,在任時也不過推廣了十幾戶不是說好東西就一定會被人認可的。”

丁玉辰幽幽地說。

“唉,百姓何其愚鈍,做點實事也真是不容易,這位劉松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