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便是定海(即舟山群島),原本,天王幫是打算在這兒立第一塊海上根據地,以為北上南下的跳板的。
如今一打聽才知道,那定海。早就被大宋佔了,而且佔得還相當的牢靠!
當年金兵渡江南下,南宋高宗皇帝趙構,就從原都城應天府(南京)一路逃啊逃,最後逃到定海,這才僥倖躲過死劫,最後還yīn差陽錯地神奇復國了!
所以,再次復辟登基之後。趙構就派水師把舟山群島全都給佔了,還在上面修建行宮。準備哪天金兵再次南下的時候,好再逃往海上避難!
現如今,高宗皇帝已經死了好幾十年了,當今陛下是宗養子、趙匡胤次子八賢王趙德芳的六世孫孝宗皇帝趙昚,的孫子,史稱寧宗皇帝的趙括。
雖然拐了這麼多道彎兒。可這趙括有一點卻是繼承了他那位便宜曾祖趙構的傳統,那就是繼續經營舟山群島,以便哪天金兵來了好跑路!
舟山群島這個第一大中轉站是不能停了,如此,就必須辛苦一點兒。繼續南下。
好在過了定海,到台州一帶,還有許多可供中轉休息補給的島嶼。從台州出發沿岸南行,幾rì功夫便可到達福州,這裡便與琉球島隔海相望了。
可惜福州做為大宋比較重用的一個港口,比較繁華,不但往來商船頻繁,還不時有大宋水師出沒,不適合做為戰略基地。再向南約兩rì路程的泉州港也是如此。
而且,這一帶至琉球,足有五六百里海路,沿途不但沒有可供中轉的島嶼,反而還有狂暴的黑cháo流過,一個不慎就是船毀人亡的下場,實在不適合由此出發攻打琉球。
“繼續向南談,肯定還有比較適合做為基地的地方!而且,那琉球島本身也很大,周圍肯定有適合我們做為登陸跳板的島嶼!”
做為半吊子軍迷,楊鐵心可是知道,後世有個比較出名的島嶼,叫做金門,貌似離大陸也才十來裡遠吧?好像最近的地方,連十里都沒有!
而琉球那附近,好像也有個澎湖列島什麼的!鄭成功、施琅之流,應該就都是從澎湖列島出發攻佔琉球的!
見楊鐵心說得如此斬釘截鐵,楊英幫主雖然疑惑,可也還是命手下天王幫眾繼續按照楊鐵心所說的方位開始查探了起來!
來來回回這麼一折騰,就又是將近半年的光景,終於有好訊息傳回來了!
出去查探訊息的天王幫眾在泉州西南不遠處,發現了一個頗大的島嶼,喚名浯州,可供做為基地!
浯州,又稱仙洲,是主體是兩座懸於海外的大小島嶼,外帶著周圍大小十數個島嶼。
這個地方在後世所頗有名氣,因為後來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金門。
浯州島並不算大,但也不小,面積比宋都臨安城還大許多,駐紮個十萬八萬人是沒問題的!而且,浯州諸島周圍就有數十處天然港灣,可停泊各式大小船隻,實在是做為後勤基地的絕佳之所。
唯一有那麼一點兒遺憾的就是,浯洲島上,已經有人居住了。
早在唐貞元年間,大唐朝廷便有在浯洲島上設牧馬監,將此地做為一大馬場。
及到後來,煮海製鹽的方法出現後,這裡又被改成了鹽場。
不過這浯洲島畢竟孤懸海外,島上居民有限,不過寥寥千餘人,十幾個姓氏,儼然就是一個海外漁村。
更兼大宋沿海的鹽場很多,這浯洲島的戰略意義並不算大,故而島上倒是基本沒什麼駐軍,只有一個清水衙門。
在浯洲島以北,兩百多里海域處,天王幫又找到了一個島群。名為西瀛。
所謂的西瀛諸島,實際上就是澎湖列島。
如今,這澎湖列島上也已經有了為數不多的漢民居住。而且據說來此的時間還不短,已經上百年了,大抵是唐末五代時節,為躲避戰亂而逃至此地的!
根據這些漢民的交代。西瀛諸島東南約百里,便是琉球島了。
琉球島,也稱瀛洲島,也就是後世的呆灣。澎湖列島由於位於瀛洲以西,故而稱西瀛。
此刻的瀛洲島上,並沒有傳說中的仙氣,反而盡是山嵐瘴氣、毒蛇猛獸。此外還有一部分生活比較原始、xìng格野蠻殘暴的蠻夷之人,故而此島又稱夷州。
實際上如今夷州島上的夷人已經不算很多了。
三國時代,孫權就曾派軍隊登陸夷州。將那些夷人土著狠狠地殺了一批。吳軍在夷州島上駐紮了一年多,卻始終無法適應瀛洲島上的亞熱帶氣候,才又棄了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