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海博格的拒絕是作家一生中最為痛苦的回憶。當安徒生步入老年後,他曾向一位年輕朋友尼科萊?博講述自己與海博格夫人的衝突,而且幾乎記得爭吵中的每一個字:
“‘海博格夫人,你簡直讓我絕望了!我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你出演主角上了,如果你拒絕出演,這部戲劇就會失敗,我就得不到所需要的錢。我非常需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必須出國來獲得這一機會,必須去希臘,去君士坦丁堡,必須有錢才能去這些地方。你可以給我帶來這些錢,所以我懇求你扮演這個角色,就演5場。我求你了。’‘我不能,也不願意!’她回答。‘噢,海博格夫人,你要我怎麼求你才行呢?我怎麼對你說你才答應呢?告訴我,如何才能進入你的心扉來說服你!如果你不同意,我就有可能會輸掉整個演出。’她回答:‘也許是吧,但我不想演,我已經告訴過你了。’他繼續懇求:‘你要我怎樣卑躬屈膝你才能答應呢?我知道自己微不足道,但是告訴我,我如何卑躬屈膝你才能答應呢?’她回答:‘真是不知羞恥!你竟然說你在卑躬屈膝地求我!’‘難道不是嗎?’他大聲說,‘我為這樣懇求你而感到羞恥,但這次演出對我非常重要,所以我才“拜倒”在你的面前,真心地懇求你。你就答應了吧!’海博格夫人卻回答:‘我不演男孩角色!’安徒生憤怒了,大聲說:‘噢,海博格夫人,你怎麼能這樣侮辱我?你一點同情心也沒有!你是個混蛋!但你要明白:現在你雖然站在幸運之輪的頂端,冷酷而傲慢,但要小心!最後你可能會跌到萬丈深淵,我卻可能升到最頂端,到時我會把你捏得粉碎!’看到他威脅的眼神和魔鬼似的表情,她倒退了一步,隨即轉身走出房門,說:‘請你馬上離開這裡,你這個混蛋、魔鬼!你這個道德敗壞的傢伙!’他對她大聲叫道:‘是的,我是個魔鬼,是你讓我變成魔鬼的,因為我本質上並不是魔鬼。’”
海博格夫人(2)
不能怪海博格不願出演這部戲劇。《摩爾少女》的故事發生在13世紀的科爾多瓦(西班牙城市———譯者注)和格拉納達(西班牙南部一座城市,位於科爾多瓦東南。———譯者注),當時摩爾人和基督徒正在進行戰爭,但它與《黑白混血兒》在藝術上是無法相比的,因為《黑白混血兒》具有高超的戲劇藝術性和構思巧妙的角色及對話。當最終於1840年12月上演時,批評家對之進行了大肆抨擊。
當安徒生於1840年10月離開丹麥時,他給海博格夫人寫了封簡訊,告訴她,他對她的拒絕感到非常失望。同時,他預言,如果他們兩個將來能再次相見,她會主動伸出自己的手,就像他現在的這封信一樣。這就是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外表冷漠,內心善良;有些狡猾,又非常真誠,但後者佔據主導。事實上,作家幾乎時刻都想與自己的大敵和解。多年以後,海博格夫人在回憶錄中對這次巧妙的和解進行了評論,說她覺得有些可笑,因為安徒生竟然敦促她主動伸出自己的手與他和解,她感覺真正被侮辱的是自己,而不是他。
在J*9郾L*9郾海博格和安徒生去世後,二人在天堂每天注視著彼此時,海博格夫人又對二人的權力之爭進行了評論。在愛德華?科林關於安徒生的書於1882年出版之際,她給科林寫了封信,信中她先是對這本關於安徒生和科林家族關係的書給予讚揚,之後便提出自己的看法: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意識到海博格為什麼不會同情安徒生這種猶豫不決和性格軟弱的人,相信他們不會因為海博格所缺少的東西而怪罪他。他的批評並不是出於對安徒生名揚海外和前途無量的嫉妒,對這些他一點也不感興趣。”
這種將安徒生的軟弱性格與其藝術水平,主要是其戲劇藝術水平聯絡起來的觀點,在海博格夫人的1891~1892年回憶錄中再一次出現。其中,她寫道:“安徒生永遠也不會成為一個戲劇作家,因為他的性格有些過於女性化。”對此,愛德華?科林回答說,他可以證明安徒生如果沒有J*9郾L*9郾海博格的支援是不會成功的,而安徒生也非常清楚J*9郾L*9郾海博格在丹麥文學中的重要地位。在科林看來,在19世紀30年代,安徒生對J*9郾L*9郾海博格是極為尊重的,但在40年代,當安徒生得到承認並蜚聲海外時,兩者的關係發生了轉變。
“名望是他衡量一位作家價值的準繩,對他來說,獲得名望是一位作家的任務。這種對前途的追求擾亂了他的內心,他把自己看成是丹麥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甚至是最偉大的作家,而他所衡量的這些作家恰巧在丹麥以外並不是十分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