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三哥將事情分析得頭頭是道,連蕭良都要懷疑三哥的判斷力了。
連那掉包之人都找不出來,他有何臉面去面對三哥?若是三哥在,只怕不出三日,便會將那掉包之人揪出來吧?到底,他還是比不上三哥,所以之秋的目光才會始終停留在三哥身上,而從未認真看過他吧?
因此,蕭逸走後,壓力最大的人是蕭良。他無時無刻不再關注著後宮的一舉一動。
太后在這十日內幾乎每隔一日便和各宮妃嬪小聚一次,讓大家帶了各式拿手菜式進行比評,旨在從中窺出端倪。只是一連十日過去了,後宮之中卻嗅不出絲毫異常,看上去倒是比以前有了更多的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的景象極易讓人產生出懈怠情緒,便是太后這樣常年混跡於深宮的人,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提醒自己。
六月初一是宮中小慶的日子,皇帝蕭震天因為憂心蕭逸那邊的程序,又擔心沐之秋和上官雲清在“死亡村”的安全,毫無半點興致,便下令取消這次小慶。
靜安王朝有明令,為鞏固皇后的地位不動搖,每月初一十五是皇帝宿在皇后鳳棲宮的日子。但遇到宮中小慶或者大典,此例可破。倘若有新人進宮或有哪位妃嬪表現出眾被皇帝看重,這一晚可以取代皇后,陪在皇帝的身邊。所以,類似的宮中小慶乃是妃嬪們使出渾身解數在皇帝面前討好獻媚的最佳時機。
蕭震天最近國事憂心,對後宮妃嬪臨幸的次數銳減,所以妃嬪們才會想盡辦法討好太后和皇后。大家都希望宮中小慶時,太后或者皇后能在皇帝面前替自己美言幾句,以便讓皇帝對自己刮目相看。誰也沒想到皇上會下令取消宮中小慶,許多妃嬪高漲的情緒一下子就萎靡了。
在這許多妃嬪中,卻也有人例外,那便是貞貴人,此女性格活潑,平時頗討皇帝和太后的喜歡,便是皇帝十天半月不召幸,她也會自得其樂。
今日見大夥兒心情都有些沉重,貞貴人便提議還在康寧宮中小聚,大家不要做那些花哨奢靡的菜式,只需將自己最喜歡的家鄉菜拿出來便是了。
家鄉菜有許多都是上不得檯面的小菜餚,平素在後宮頗為忌諱,誰也不願拿上不得檯面的小菜餚惹皇帝厭煩。所以貞貴人一提出來眾人便沉默了,卻能看出大家心中都蠢蠢欲動。
太后本來今日也沒什麼興致,可是一聽這個提議,頓時來了精神,一定要親自主持,給大夥兒當評判。當下,諸位妃嬪便各自回去準備,說好兩個時辰之後依舊回到康寧宮相聚。
雖說宮中小慶取消沒了在皇帝面前爭相邀寵的機會,但也並非只有一人沒機會,大家都沒機會摩擦便小了許多。而且,皇上不在,大家心裡壓力都小了不少,甚至有的妃嬪還暗自鬆了一口氣。眾妃嬪只管拿出看家本事,將自己最喜歡的家鄉小菜一一做來,便是做了重複的,也個個表現得興致高漲。
太后平素在宮裡深居簡出,雖然錦衣玉食,卻十分懷念兒時家的味道,這些家鄉小菜也不乏她家鄉的手藝,無疑勾起了太后的思鄉情緒,因此,太后表現得比其他人還要興奮。
見太后高興異常,妃嬪們也覺得自己的心血沒有白費,跟平時小聚一樣,大家圍著一長溜桌子,爭先恐後地讓太后試吃。
太后一路嘗過去,菜式太多,她年紀比較大,自然不可能每一樣都大快朵頤,所以其實主要品嚐的人是梅香,只有遇到味道特別好的,或者是太后的家鄉菜時,梅香才會取了少許讓太后品嚐。
後宮妃嬪們平時忌憚太后的威壓,在太后面前都有些拘謹,但對梅香卻隨意得多,梅香雖是太后身邊的大宮女,但到底大家都是主子,只將梅香當做姐妹看,便是給了梅香極大的面子。因此一個個圍在梅香身邊有說有笑,甚至有些還直接跟梅香開玩笑。
這等情形在宮裡是很罕見的,太后今日興致勃勃,倒也不生氣,只笑眯眯地看著她們鬧。
蕭良今日去了趟丞相府,他自然是打著慰問安撫的藉口去的,實際上這是蕭逸和沐忠國臨走之前給他交待過的,讓他隨時留意沐之冬和江晚晴的舉動,興許能發現突破口。
蕭良此人不像蕭逸那麼冷冰冰的,態度溫和,在皇子中的口碑也極好,向來和丞相府也沒什麼衝突,不像蕭楠做事情那麼露骨難看,讓人下不了臺,所以沐之冬和江晚晴對蕭良的印象頗好,便留蕭良在丞相府用了一頓便飯。
說是便飯,其實不比皇宮內的家宴簡單。蕭良不動聲色地受了,席間還和江晚晴、沐之冬交談得頗為融洽。
當時有一道菜式引起了蕭良的注意,這道菜式蕭良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