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得要領,並且好奇存疑,那麼,你肯定對“貝勃定律”感興趣。
先講一個故事。
女友和前男友分手。原因是該男太殷勤,讓她體會不到幸福感──飯局、電影、郊遊,每個週末輪著來;玫瑰、衣服、飾品,每個節日輪番上;她一個電話,該男馬上出現;她一瞪眼睛,該男馬上賠不是。
而現男友淡得很,隔三岔五才一個電話,約會更是一個月沒幾次,把女友給吊得那叫一個痴。只要該男一個電話簡訊,她即使正在逛街喝茶,也馬上撂挑子走人。
一物降一物?或許除此之外,還有“貝勃定律”在操縱人的感覺。
貝勃定律是一個社會心理學效應,說的是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後,再施予的刺激對他(她)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就心理感受來說,第一次大刺激能沖淡第二次的小刺激。比如,原本一元錢的報紙變成了十元一份,你定會感到無法接受;而原本10000元的電腦漲了100元,你一定不會有什麼大的反應。
記得看過一個小故事,在情人節前兩個月,兩對情侶中,一位男士每個週末送女友玫瑰,而另一位男士直到情人節那天才送了女友一束玫瑰。誰比誰更幸福?結果或者你已經猜到了,天天收到花的女士僅僅抬眼看了看,只收到過一次花的女士則欣喜若狂。
這就不難解釋,“冷淡男”讓人總也放不下,甚至朝思暮想;“殷勤男”卻讓人覺得乏味,甚至忘到一邊。不是殷勤惹的禍,而是我們的感覺味蕾疲軟了。強烈的刺激過後,一般的刺激已經讓人無動於衷。
想想看,購物時,你是不是對原本幾千元、現在一折起的奢侈品特感興趣,在一年一度的打折季中為搶得一杯羹而沾沾自喜;卻對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