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的電臺錄製開始,除了演員以外最激動的就堪稱是觀眾了。
沒辦法,徳芸社從上到下對於這次媒體的宣傳都是卯足了力氣,可以說是派上了自己最豪華的陣容。
首先開場的是孔雲龍和李偉的相聲《三節拜花巷》。
這段傳統相聲就是模仿以前乞丐拿著板,趕等過節的時候挨家挨戶去商鋪裡邊說好話拿錢的一段活。
圖的就是一個熱鬧和脆生,拿出來開場正好完美的帶動氣氛。
而後續的幾個大節目,則是由曹雲鑫、劉雲田後續的陳歡語、常元,以及最後壓軸的郭桃兒和於千聯合奉上。
一個個出的都是一頂一的好活,曹雲鑫的是《談戀愛》,其中的主要框架是後來拿上春晚表演的相當成熟的作品,陳歡語和常元的是《我和我的小夥伴》。
而至於最後的郭桃兒和於千,那更是直接把《賣五器》給拿了出來。
只不過郭桃兒的《賣五器》可就和原版的不太一樣了。
原版的《賣五器》跳過前邊不談,入了正活以後是按銅、鐵、瓷、錫、木——五器來一一開始說的。
尤其是最後一段說的木器的故事,更是《賣五器》的作者鍾子良的真事兒。
庚子年,b國聯軍侵h,當時是一個d國人丟了一塊表,四處尋找,找到鍾子良家,鍾子良拿d國人開了一個玩笑,結果沒想到直接被打一頓,於是就編出這個段子噁心d國人。
這個鍾子良雖然在外界不怎麼出名,但是在行業內卻絕對是鼎鼎大名是當時相聲界的代表人物了。
因為他可是真的沒少給相聲界添產業,除了這段特別有名的《賣五器》之外,還有當時侯寶霖說的特別好的那段《八大改行》,同樣也是他的作品之一。
只不過畢竟作品是有年代限制的,很多好的包袱放在現代是有代溝的。
這次郭桃兒拿出來說的,是他融合原先結構,舊瓶裝新酒重新填充很多新包袱進去的新版《賣五器》。
別管是包袱的熱烈程度還是節奏都是要更適合現在的時代,再加上後邊的大段賣力氣的貫口,都是奔著吸引全年齡段,新老觀眾去的大活。
………………
………………
本來是晚上七點半開始的演出,然而不到五點鐘大鵬就已經帶著自己節目的工作人員還有錄製組到了劇場了。
眾人刷刷刷一陣忙碌,各式各樣看著就高階買不起的機器,就已經在舞臺上下收拾好了。
其專業程度直看著郭桃兒、陳歡語等門外漢直豎大拇哥,什麼叫不明覺厲,這就叫不明覺厲!
這時,人群中一名工作人員拿著一個盒子狀的小音箱走上前跟幾個演員客氣道:“您好幾位,哪個請問您這裡誰是負責人啊?”
郭桃兒推了推陳歡語道:“這種高階的事兒你跟他說吧,他年輕。”
陳歡語無奈的掃了郭桃兒一眼無語道:“行吧,我是陳歡語,哪個您說吧有什麼事就跟我說吧。”
“哦哦您好陳老師,我是想問這個笑聲盒子放哪裡啊?您各位用不用先提前選好合適的笑聲?”工作人員開口問道。
“笑聲…………盒子???這是啥東西啊???”郭桃兒在一旁有些納悶道。
陳歡語無奈的笑了笑道:“嗨…………我沒想到你們竟然還會準備這個東西,郭哥這是情景喜劇或者綜藝常用的一種道具。”
“就是讓電視上一些“觀眾應該笑”的片段中插入事先錄音的笑聲道具,就和領笑的差不多,用誇張地笑、強烈的反應以此帶動其他觀眾。”
隨著陳歡語這麼一說,大家也就都懂了,畢竟都是搞喜劇的,笑是怎麼一回事他們還是清楚的。
這個東西就像為什麼觀眾在小劇場聽相聲,會比在家聽相聲效果好,觀眾在電影院看電影,會比在家看電影效果好是一樣的道理。
觀眾在現場看錶演是可以感受到一種機體氛圍的,在這樣的氛圍中情緒很容易被周圍的人帶動起來的。
而當觀眾在家裡聽廣播,看電視的時候是沒有這種集體氛圍,為了創造這樣一個氛圍,漂亮國最開始有個後期製作的老外。
就第一次嘗試將人為的在後期製作中加入錄製笑聲音軌,這就是早期罐頭笑聲的應用。
而到了後來隨著這種技術的逐漸普及,後來的人又在這個基礎上乾脆就發明了一個笑聲機器,名字叫ffbox。
而這個ffbox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盒子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