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這剛開始介紹怎麼還直接把我給介紹死了???”於千道。
郭桃兒道:“嗨嘴瓢,話說的有點不利索的,沉…………隆重的介紹一下我身邊的這位搭檔——驢鞭老師,這位老師的藝術成就很高啊…………”
“啊是我…………誒這不對啊!不是我這名字怎麼聽的就這麼壯陽呢?”於千無語道。
“哈哈哈哈哈!!!”
“噫噫噫…………”
伴隨著兩人一出場,短短几句話的功夫整個劇場的氣氛便已經完全的不一樣了。
臺上郭桃兒和於千舞臺經驗非常的豐富,自然知道前面的場子稍微有點溫吞了,觀眾們的情緒都沒有來得及調動起來。
尤其再加上這場,郭桃兒和於千他們要使得還是傳統文哏相聲段子《八扇屏》。
即使是以郭桃兒和於千兩位的舞臺影響力和功底,都是得儘快的在墊話裡往出甩包袱,才能讓觀眾們逐漸的把情緒給調動起來,從而慢慢的進入郭桃兒相聲的節奏裡。
而這種事情不過是說得簡單,如果不是郭桃兒和於千換個其它人上場,先不管看到這個氣氛怵不怵。
就是怎麼樣才能把觀眾注意力從上段相聲的影響里拉出來,注意力重新回到自己的身上就是一個難題,那真是開頭一個包袱都不能瘟掉的。
如果說之前的曹雲鑫在陳歡語和常元的心目中,已經可以說是一名合格的相聲演員,很好的苗子的話。
那麼此時剛剛三十歲,模樣年輕正當年的郭桃兒,卻是真的莫名給二人帶來了一種隱隱已經踏入宗師境界的舞臺表現力。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這話說的確實是沒錯。
這種舞臺表現力作為普通外行觀眾來說,只會感覺到聽二人說相聲很順、很有意思、好玩。
只有真的像陳歡語和常元這樣早就已經入門,並且在圈子裡邊見多識廣,把相聲這門藝術各個技巧掰開、揉碎、一點點研究的內行。
才能從這其中感受到這看似簡單的二人對話中,到底摻雜了多少兩人深厚的相聲功底和技巧在裡邊。
傳統經典的相聲裡,《八扇屏》也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作品了。
這些年來這個作品其中表演最好一般大家所公認的有兩個,一個是“二趙”——趙振鐸、趙世忠兩位相聲名家。
其中趙振鐸的貫口質量和趙世忠捧哏的老辣自不用多說,除了這兩個方面外,就作品與人物之間關係來說,二趙這一版也應該是眾多相聲版裡最合理的。
從一開頭,二趙就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反差,趙振鐸一上來的拿腔作調,鋪墊那個走大音給整個敘事定了調子,“這是個讀書讀得有點兒不正常的人。“
而趙世忠塑造的捧哏人物,屬於那種有點軸,愛刨根問底,又有點愛顯學問,不懂得給別人留面子的人。
兩個人這一撞到一起,喜劇的效果很自然的就在二人爭論中產生,最後一路引到最後的底。
其中兩人作品《八扇屏》的“洗澡”更是十分的經典。
甲說到北海遊玩,看湖水清亮,一高興就“洗了個棗”,乙擔心甲被淹死,細一問才弄明白,是“洗棗”而非“洗澡”。
這個包袱的原創,正是京都曲藝團的趙振鐸、趙世忠,後來郭桃兒和於千還二次創作用在過千嫂的身上也是十分的可樂。
和“賠你一碗”、“吃豆腐”都是一個系列裡的懂得都懂…………
而這個作品裡,另外一位比較出名的演員,就是文哏相聲的代表人物,有段時間被戲稱為“白眉大俠”的蘇文茂。
這位的相聲表演特點就是典型的突出了文哏相聲的“文”字。
包袱“文”,風格“文”,就連本身的氣質都是活脫脫像個文人一樣。
雖然除了這二位來說,前後時間段裡也有不少名家說過這段《八扇屏》,也多有創新。
不過追本溯源,其演出的內容也始終沒有離開過這二人的影子。
然而這次的郭桃兒和於千,卻真是給陳歡語和常元二人帶來了一款很是非主流的郭版《八扇屏》。
郭桃兒道:“那這樣吧,我今天心情好正好就把你收了當徒弟了,這一身的所學,淵博的知識都傳給你,我就拿你當我親兒子似的好不好?”
“那你就收我了,還當親兒子似的不用!!!”於千擺手拒絕道。
郭桃兒道:“我家已經有一個兒子了,以後你就排他後邊,我兒子名麒麟,以後你就